•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巡礼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一路奔跑
  • Q & A
  • 不够优秀 我就下课
  •  
    2011年4月19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人物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一路奔跑
    Q & A
    不够优秀 我就下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一路奔跑
    2011-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王颖
      徐汇 资料图
      徐汇 资料图

      淡定、从容、儒雅,眼前的他一如泊靠港湾的舟 ,他曾经历过怎样的惊涛骇浪,或者始终都是一帆风顺,都不得而知,你只看到他此时的平静。

      但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属于他的平静时刻太少太少。2010年11月的一天,永远不会从他记忆的日历中消失,从这天开始,他头顶“平安金融帝国新任总经理”的桂冠,注定要在镁光灯下经历一段非常的人生。

      这让他不习惯,却丝毫无回避之念。他就是这样,胆大不知退缩,心细包容忍耐。工作拼命、脑子清醒,保持热情,亦保持着理性。时时刻刻将自己置身于危机感中,分分秒秒做好“不够优秀即落后”后坦然下课的心理准备。

      一路奔跑,是他眼下的使命,滚滚向前的市场车轮不允许他有丝毫的懈怠。急流中接过大旗,他义无反顾;挑战中突破自我,他乐此不疲。

      ⊙记者 黄蕾 ○编辑 王颖

      

      南方吹来的带着咸味的海风,饱含着浓烈的改革开放大潮的讯息。

      1992年初,一个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的年轻人,初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他的名字叫任汇川。朋友一句“要不要到平安试试”的友情提醒,让他走进了彼时刚成立四年的中国平安的大门。

      这一干就是19年。即使期间“猎头”公司开出数倍年薪的诱人条件,他也不曾心动。他说,他没有找到离开的理由。

      2011年,他的执着等来了丰收。他一年内连跳两级,“产险董事长—集团副总经理—集团总经理”,这种短时间内跳跃式的高级别晋升,在中国平安内部乃至国内整个金融业都极鲜见。

      见到他,是他履新总经理一个月后。关于“并购深发展”、“综合金融版图”,他有很多故事要讲。

      

      初识平安

      “新官上任三把火,准备怎么烧?烧哪里?”任汇川履新后的第一次采访,就遇到了这样开门见山的问题。他笑着说,“这个问题好直接。”但他并不赞同“三把火”的说法,他不喜欢搞运动式管理,长治久安才是良策。

      1992年他初闯深圳时,还没有任何“当官”的念想,但他隐隐感觉到,这个城市会给他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这一年的10月,深圳的夜晚凉爽宜人,正发愁找工作的任汇川,约了深圳好友去吃大排档。一位当时在中国平安任职的同学建议他,“要不要到平安试试?”“为什么不呢?”他对自己说。他没有那么多时间盘算成败,也不知道前路是怎样一番景象,他马上投去了简历,很快收到了面试通知。

      这个决定,是他一生最大的转折。此后19年,他将这种果敢与闯劲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成为了他在同事心目中的性格标签。

      1992年10月31日,任汇川清楚地记得那一天。虽然上午在布吉有一个工作意向,但他还是想见识一下中国平安。中午在海外装饰大厦下了公车,时间尚早,摊开报纸,躺在草地上小憩片刻。多日找工作的烦闷,随着徐徐秋风飘向远方。一觉醒来,他一边不慌不忙地摘着草絮,一边想着如何应对面试官的考题。

      面试很顺利。因为学历好,又有工作经验,还会打桥牌、打乒乓球,任汇川给面试官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还不知道是否会被录取,自信的他就主动要求上班,说“先熟悉一下深圳分公司业务部的工作”。

      果不其然,十多天后,他收到了来自中国平安的录用通知书。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出类拔萃的能力,他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试用期间便被任命为挂职业管部副经理。这是他在中国平安的第一个职务。

      

      深圳速度

      自打进入中国平安的那天起,任汇川就开始了“奔跑”。

      “在平安的工作就像在练习弹奏音符,从黑键到白键,从低音到高音,我没有错过任何一个音符,我的每一次提升也只是正常的岗位调整。”在中国平安的19年,从普通员工到如今的总经理,他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不下十个。一步一个脚印。

      任汇川把自己“深圳速度”的擢升——不惑之年就掌舵中国平安,归因于自己“工作认真、脑子清醒”,此言不虚。早在他试用期时,这个毛头小伙子就已经引起了马明哲(现任中国平安董事长)的注意。

      试用期转正时,按照惯例要写一份合理化建议。任汇川递交了一份业务流程改造的建议书,建议把业管部与电脑部合并。独到的见解,让时任中国平安总经理的马明哲第一次对他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以至于后来每次马明哲提到任汇川时,都会首先说起他的那篇建议书。任汇川笑着说:“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在想,是不是因为我再没有其他成绩,才让马总每次想到那份建议书。”

      美好的开始过后,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成长期。“其实每一步都挺艰难的,也充满了挑战。” 1994年,任汇川出任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发展改革部经理,参与营销体制改革。1995年3月,因表现优秀,调往总公司担任业管室主任,次年,升为车险部总经理助理,成为平安有史以来第一个大B类干部(平安干部分等级,A类最高,以此类推B、C、D,当时大B介于A和B之间)。

      这并没有让他欣喜万分,反而还有些委屈:从深圳产险调到总部,因为工资标准不一样,薪水下降了40%;现今又没有直接晋升A类干部,成了“大B”。任汇川还在猜测:“是不是公司觉得自己还不称职,还在考验自己?”反思过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

      1997年底,任汇川被抽调到集团发展改革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平安第一例产险营销体制改革。在改革中心,他也一直没有任何职务,但仍然快乐地打拼着。直到即将离开时,才被任命为中心主任助理。

      凭借在基层管理岗位上的充分锻炼和优异表现,2002年开始,任汇川连升五级,先是平安产险公司第一副总经理,接着是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财务总监,又接着是平安财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过去的一年中,他又分别接棒梁家驹、张子欣,先后出任集团副总经理、集团总经理。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有济”。任汇川对自己当年的“包容忍耐”颇有心得。他说,年轻的时候不能计较太多,是金子总会发光。

      

      合二为一

      任汇川坐上总经理之位时,正值中国平安的“多事之秋”。再融资压力、深发展并购,件件都是大事,马虎不得,压力不言而喻。

      近两年来,深发展毫无疑问是平安综合金融版图的重中之重,而它也将成为任汇川未来的工作重心。“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让深发展有新发展。今年集团资源向两行(深发展与平安银行)整合倾斜,增资时也会优先考虑深发展。”

      任汇川不经意间流露出了父亲对一个新生儿般的种种期望与关照。“平安会举集团之力帮助银行业务的发展。平安所募集到的资金,也将会优先考虑对深发展进行注资,深发展现在的资本充足率是10.2%,我们希望能给他们做进一步的提高。”

      一系列的关照还体现在,中国平安计划从八个方面来支持两行整合,包括资本金、客户、网点、IT、后援、高端客户、人才等。“首先平安将利用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为深发展增资,解决困扰深发展多年的资本瓶颈问题。此外,还将利用平安现有的5100万个人客户群和超过200万企业客户群来进行内部交叉销售,迅速扩大深发展的业务规模;网点上,两行合并后网点数量将一跃进入全国股份制银行排名前四位,在全国主要省份和城市布满网络。”

      事实上,“我们把两行整合的重任是交给深发展的。股权互换以后,平安银行将成为深发展的一块业务。就我了解的情况是,双方确实成立了针对不同内容的项目组,IT、财务、人力、后援、销售、风控等。同时,也请了麦肯锡来做整合方案。”他重申,对待深发展将采取“三不”政策,即不裁员、不降薪、不降职。

      对于业界关切的整合时间表,他坦率地说,就两行整合的时间来看,希望能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部工作能走上正轨,也就是说,年底之前会实现“合二为一”。“但年底并不是说整合的终点,反而是起点。”

      不过,收购深发展之后,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摆在了面前:平安集团的偿付能力将出现不小幅度的下降。“业内一直都存在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到底是关注集团的偿付能力,还是关注子公司的偿付能力。我认为,市场更应该看子公司的偿付能力水平,而不是集团偿付能力水平。”

      “假如既要求集团的偿付能力达到200%,又要各子公司的偿付能力达到200%的话,那么我们集团内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达到16%,这在银行业是没有的,而且也没必要。我们会从自身资金需求和市场承受能力来进行财务规划。未来一方面产、寿险会有自身的盈利补充资本金,另一方面集团也会根据各条业务线的ROE统一分配和资本金的管理。”

      当然,这只是他改革之路的前奏。“作为董事会确定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要继续推动综合金融的发展,提高非保险业务的利润贡献,这一数字已经从前一年的23%,上升到去年的31.5%。但我们的目标是在5至10年里,保险业务在领先行业的同时,让非保险业务的利润贡献超过50%。保险、银行、投资业务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