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61:信息披露
  • 62:信息披露
  • 63:信息披露
  • 64:信息披露
  • 65:信息披露
  • 66:信息披露
  • 67:信息披露
  • 68:信息披露
  • 69:信息披露
  • 70:信息披露
  • 71:信息披露
  • 72:信息披露
  • 73:信息披露
  • 74:信息披露
  • 75:信息披露
  • 76:信息披露
  • 77:信息披露
  • 78:信息披露
  • 79:信息披露
  • 80:信息披露
  • 81:信息披露
  • 82:信息披露
  • 83:信息披露
  • 84:信息披露
  • 85:信息披露
  • 86:信息披露
  • 87:信息披露
  • 88:信息披露
  • 89:信息披露
  • 90:信息披露
  • 91:信息披露
  • 9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封面文章
  • A5:基金·封面文章
  • A6:基金·封面文章
  • A7:基金·基金投资
  • A8:基金·市场
  • A9:基金·视点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访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人物
  • A16:基金·对话
  • “债基王”蔡宾:
    守好本金 再谋增值
  • 英大证券建议
    关注一次设备智能化
  • 信达澳银网上交易系统升级
  • 每日关注
  • 活动预告
  • 市场动态
  •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238亿
  • 期货投资咨询应着眼服务实体经济
  •  
    2011年4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6版: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市场
    “债基王”蔡宾:
    守好本金 再谋增值
    英大证券建议
    关注一次设备智能化
    信达澳银网上交易系统升级
    每日关注
    活动预告
    市场动态
    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出238亿
    期货投资咨询应着眼服务实体经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英大证券建议
    关注一次设备智能化
    2011-04-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屈红燕 ○编辑 朱绍勇

      ⊙记者 屈红燕 ○编辑 朱绍勇

      

      英大证券上周五在北京举办“智能电网及特高压投资论坛”,就目前市场关注的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站、超导电缆、一次设备智能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吸引了包括基金、私募、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的上百名与会者。

      充电基础设施是影响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英大证券能源与电力研究中心负责人叶旭晨认为,充电设备普遍功率较大且可能产生谐波污染,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或居民用电负荷,因此发展充电网络,不仅是建设充(换)电站和充(换)电桩,还必须开展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才能满足配电网安全和电能质量要求。随着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建设,配电网建设投资必然增大。

      叶旭晨同时还认为,一次设备智能化是未来电力发展的方向之一,此举可能带来二次设备提供商的洗牌。一次设备智能化是指一次设备结构设计时考虑将常规二次设备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就地实现,省却大量电力信号和控制电缆,即一次设备自带测量和保护功能,本身就具有在线监测功能。

      就市场关注的超导电缆和电力储能方面,叶旭晨认为短期产业化都难以实现。叶旭晨认为,超导电缆由于每隔一定距离需要设置一个冷却站,且该距离受冷却剂温度、压力等限制不能太长,由此产生的投资增加、运行维护成本和可靠性下降等问题阻碍了超导电缆在远距离运用中的应用;而对于电力储能,由于储能是用电低谷是“充电”,用电高峰时“供电”,峰谷电差是投资储能的基本收入来源,我国基本没有实施峰谷电差,同时我国也没有制定专门的储能电价,这些都制约了储能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