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地产投资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美联储首开记者会 量化宽松去留“面纱待揭”
  • 拷问“后量化宽松”时代
  • 亨廷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不会有三次量化宽松政策 新兴市场须防热钱
  • 钢铁限电首当其冲
    产能短缺或致钢价抬升
  • 煤电油供应提前喊紧
    倒逼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  
    2011年4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美联储首开记者会 量化宽松去留“面纱待揭”
    拷问“后量化宽松”时代
    亨廷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不会有三次量化宽松政策 新兴市场须防热钱
    钢铁限电首当其冲
    产能短缺或致钢价抬升
    煤电油供应提前喊紧
    倒逼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拷问“后量化宽松”时代
    2011-04-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艾家静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艾家静

      

      多数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在本周的会议上很可能暗示,将在6月底如期结束第二轮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果真如此,市场又会做出何种反应呢?而如果美联储的表态有任何超出市场预料的内容,金融市场又会不会出现一些根本性的方向转变呢?

      

      QE2成就风险资产盛宴

      自去年8月27日也就是伯南克首次表示要推行“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时算起,全球资本市场出现了新一轮的“QE行情”。美联储持续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令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再度高涨,股票、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纷纷大涨。

      自去年8月26日收盘至今,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了28%,逼近三年高点,新兴股票市场也纷纷大涨,韩国股市本周达到历史新高。

      大宗商品更是涨声一片。油价已站上110美元的两年半高点,金价和银价自去年8月底以来分别大涨22%和143%,均创出名义历史新高。就连引发这轮金融危机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其市场需求也在显著回升。

      与此同时,美元则沦为量化宽松的最大输家。自去年8月26日以来,美元指数一路下挫,累计下跌了近8%。

      

      股市商品照涨 美元续跌?

      从最近的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和多位美联储官员的讲话判断,美国这轮量化宽松止步于QE2,以及后者在今年6月底的如期结束,均是大概率事件。除非再度发生重大突发风险,否则美联储不大可能继续推出类似QE3的额外量化宽松措施。

      多位美联储官员以及不少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都认为,美联储两轮大规模债券收购行动的结束,不会给市场或经济造成任何较大的混乱。

      美联储副主席耶伦最近在一次演讲中表示,投资人已开始消化QE2将寿终正寝的消息,因此,她并不认为,金融市场在6月30日前后会有大的波动。

      巴克莱资本的研究部门负责人坎托认为,从近期的市况看,投资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停止购买债券,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资产组合规模不变。计入美国国债和房贷债券,美联储目前持有的资产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

      分析师表示,美联储维持其已经购买证券的规模不变,应该有助于市场保持稳定。坎托表示,QE系列的结束,并不是美联储收紧政策的开始,而只是极度宽松政策的结束。

      不少市场人士都相信,目前的低利率,将继续鼓励投资者买入回报高于美国国债的资产,比如股票、大宗商品及其他高风险资产,进而推动这些资产价格继续走高。另一方面,美元则可能继续遭到抛售,市场预计欧元兑美元将升至1.5左右的心理关口。

      

      风险资产跳水 美元逆转?

      不过,也有很多人担心,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对市场带来超出预期的剧烈冲击,甚至可能出现方向性的大逆转。

      对美联储的政策拐点最为担忧的当数知名投资人格罗斯。这位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人近期已转为做空美国国债。他很担心美债的前景,认为在今年6月底美联储结束“二次量化”后,债券市场每年价值1.5万亿美元的购买量就将消失,进而令债市价格大跌,收益率飙升。

      据统计,自第二轮国债收购计划去年11月启动以来,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全部国债中,有85%被美联储收购。如此看来,当美联储这个大买家收手之后,债券市场很难没有反应。

      不仅如此,分析人士还担心,随着投资者努力适应新的政策环境,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的决定,可能拖累股市、大宗商品和高风险债券与货币资产经历的牛市行情告一段落,转而进入波动期。

      对美元来说,如果美联储发出较强硬的信号,那么遭到大肆做空的美元可能出现反转。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上周末公布的数据,过去四周,投机性的美元空头仓位持续缩减,但美元净空头头寸仍高达243.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