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地产投资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B117:信息披露
  • B118:信息披露
  • B119:信息披露
  • B120:信息披露
  • 美联储首开记者会 量化宽松去留“面纱待揭”
  • 拷问“后量化宽松”时代
  • 亨廷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不会有三次量化宽松政策 新兴市场须防热钱
  • 钢铁限电首当其冲
    产能短缺或致钢价抬升
  • 煤电油供应提前喊紧
    倒逼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  
    2011年4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焦点
    美联储首开记者会 量化宽松去留“面纱待揭”
    拷问“后量化宽松”时代
    亨廷顿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不会有三次量化宽松政策 新兴市场须防热钱
    钢铁限电首当其冲
    产能短缺或致钢价抬升
    煤电油供应提前喊紧
    倒逼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联储首开记者会 量化宽松去留“面纱待揭”
    2011-04-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艾家静
      图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本报资料图

      美联储近百年来首次“敞开心扉”,全球市场屏息静待。

      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投资人来说,本周二至周三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似乎并没有太多可以期待的政策意外。倒是于会后召开的,美联储有史以来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令业界津津乐道并翘首企盼。眼下,欧洲央行已加入日益高涨的全球加息浪潮,但伯南克坐镇的美联储仍独自坚守“量化宽松”。

      “由伯南克出面召开记者会,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减少市场波动,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面临转折的微妙时期。”经济学家和投资人都在等待,伯南克会在这次历史性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出未来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规划的任何蛛丝马迹。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艾家静

      金融市场有些紧张

      因为复活节假期的关系,周一的美国金融市场有些冷清。即将到来的美联储议息和新闻发布会,则令市场弥漫着些许紧张气氛。截至当日收盘,美国主要市场都变化不大,股市涨跌互现,美元小幅波动,美债则微微上扬。

      “在美联储的会议开始前,市场上似乎有些许的紧张气氛在积聚。”法国兴业银行的美国国债交易员墨菲如是说,他所在的法兴银行是与美联储直接进行国债交易的20家所谓“一级交易商”之一。

      在墨菲看来,这次的会议和会后伯南克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是为了给市场打好预防针,以期在给市场带来最小冲击的情况下,逐步让投资人的思维转向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

      美国三大股指25日小幅波动,至收盘,道指微跌0.2%,至12479.88点。标准普尔500指数收跌0.2%,至1335.25点。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表现更为稳健,收涨0.2%,至2825.88点。晟碟等公司发布的强于预期的业绩报告,提振了科技板块。不过总体上,市场成交较为清淡,纽交所、美国证交所和纳斯达克的总成交量为53.4亿股左右,远低于今年日平均成交的77.4亿股。

      周二的亚太市场,多数股市都下跌,日本股市跌幅超过1%,主要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通胀忧虑等因素影响。

      在外汇市场,美元周一纽约盘小幅走低,在美联储会议前,投资者都不愿大量买入或卖出美元。美债价格周一普遍上涨。其中,两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一个月来低点,盘中一度触及0.63%,为3月23日以来最低水平。

      

      揭开联储神秘面纱

      对已有97年历史的美联储来说,这周的议息会议有着特殊的意义。

      3月底,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宣布,该机构今后将每年举行四次例行新闻发布会,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主持。这将是美联储有史以来首次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之所以突然推出如此创新的举措,主要是迫于当前受到的较大外部压力。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在事前和事后的许多政策举措都遭到了外界的广泛批评和指责,比如对金融机构的援助,比如持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专家还表示,由伯南克出面召开记者会,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减少市场波动,特别是在当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可能面临转折的微妙时期。

      前美联储经济学家科特纳表示,通过伯南克的嘴来详说政策决定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将政策被误读的干扰降到最低,并避免市场反应过度。

      分析人士指出,以往,很多“业内人士”都会对美联储的决策发表猜测和评价,但美联储自身则不会出面做任何澄清。而现在,伯南克在美联储议息会议后随即发表讲话,这样可以为市场更加详细和准确地解释美联储决策声明中未能说明的微妙含义。

      

      形式比结果更重要

      另外,因为美联储的官员经常发表公开讲话,很多时候尽管其观点并不权威,也不是美联储内部的共识,但也会频频影响市场。而如果由伯南克在每次会后举行新闻发布会,则有望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受到的不必要干扰。

      具体到这次的会议,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会议的结果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意外。当局很可能表示,将如期在6月份完成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国债收购。

      分析师表示,虽然美联储内部很可能在本周的会议上讨论所谓“退出策略”的性质和时间,但在会后声明或是伯南克周三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当局很可能不会给出太多明确的指引。

      现在看来,影响美联储退出决策和时间表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美国经济和就业的健康状况,另一个是通胀状况,但这两方面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尽管美国失业率已较之前接近两位数的高点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也并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通胀虽依然温和,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燃料成本飙升等因素,令通胀形势日趋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