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分析
维尔利:
垃圾渗滤液处理龙头 订单有望大增
伴随着生活垃圾处理力度加大,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市场空间也将打开,而作为这一子行业龙头的A股上市公司维尔利有望全面分享市场扩容蛋糕。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处理过程中伴生的二次污染物,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层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垃圾渗滤液日均产生量超过12 万吨,对其进行达标处理刻不容缓。
数据显示,生活垃圾含水量一般都在50%以上,其中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一般占垃圾填埋量的35%-50%,垃圾焚烧厂产生的渗滤液一般占垃圾焚烧量的25%-35%。在垃圾围城现象凸显的同时,伴生的垃圾渗滤液也在大增。
生活垃圾处理率大幅提高将直接刺激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需求增长。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全国所有县城至少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若按全国1600 个县,每个县城建立一 座100 吨/天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估算,建设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投资即可达到110—160 亿元左右。
垃圾渗滤液处理需求大增将给龙头公司维尔利带来直接利好。据记者了解,维尔利是第一个在国内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企业,其所采用的技术由于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处理效果逐渐占据优势,已成为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首推主流技术之一。
资料显示,维尔利的渗滤液处理总规模达到1.35 万吨/日,位居国内第一,大中型项目市场占有率超过50%,领跑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发展。
招商证券一份报告认为,“十二五”期间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仍有较大市场空间,维尔利作为其中的龙头企业,可保证近三年的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11 年—2013 年每年新获得订单金额增速可在30%—40%之间。
华光股份:
垃圾焚烧炉订单占比或翻番
减量化处理要求将使得垃圾焚烧这一技术路线在未来大行其道。业内人士认为,垃圾焚烧占比有望在“十二五”翻番,带动相关设备销量,作为垃圾焚烧设备生产技术领先企业,华光股份未来几年订单有望大增。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7 年,我国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 多亿吨,人均“拥有”垃圾约12 吨,侵占土地面积超过5 亿多平方米。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每年新增垃圾超过1.5 亿吨,随着城镇化深入,垃圾生产量将与日俱增,如果不对垃圾采取减量化的方式处理,到2015 年,垃圾总量达到86 亿吨,侵占的国土面积相当于十分之一个上海。
目前,我国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其中填埋占绝对主导地位,但由于填埋并非减量化处理方式,且无害处理化率低,占地面积大,对地下水的污染几乎处于隐性状态。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指出,随着我国垃圾围城现象的加剧以及土地资源的紧缩,焚烧发电必然成为未来垃圾处理的主流技术。
目前,拥有垃圾焚烧炉排炉技术的国内企业不超过5 家,华光股份是唯一同时拥有炉排炉和流化床两种技术的企业。
华泰证券报告预计,华光股份2010 年垃圾焚烧炉新增订单4 亿,今年有望新增订单6—8 亿元。如果“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比例从目前的10%提高到20%,公司的市场份额保持在30%的水平,那么未来公司每年垃圾焚烧的收入将超过10 亿元。
格林美:
发掘“城市矿山” 布局电子废弃物拆解
生活垃圾不仅仅是果皮纸屑,随着家电、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其中所含的废弃金属回收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城市矿山”概念兴起也让格林美自上市以来就备受瞩目。
“城市矿山”是指城市中废弃的电子产品中所含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据统计,目前我国废弃有色金属积蓄量超过两亿吨,其总量之大可以用“矿山”来形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介绍,2008年中国资源再利用产业总值是8000亿,仅废金属、废塑料等8类废弃物回收就达1.23亿吨,相当于节约原生资源5亿吨。
格林美以钴镍回收起家,目前有钴镍回收、电子废弃物循环拆解两条业务线。由于电子废弃物回收起步较晚,从2010年业绩来看,钴镍粉末回收仍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合计占销售收入的83%、营业利润的81%。但是相比2010年中报,钴镍粉末回收占比已经有所下降。
虽然电子废弃物拆解是公司2009年下半年才开始的新业务,目前仍处于业务拓展期。格林美人士对记者说,2010年,格林美在湖北荆门、江西丰城、湖北武汉均已建立电子废弃物处理基地,处理能力分别为5万吨、5万吨和3万吨,
未来公司的发展将以深圳、武汉城市圈等中国二十个中心城市为资源收集中心,计划在珠三角、长三角、武汉城市圈、西南和北方建设五个废弃资源收集与分选中心。
中信证券的报告指出,格林美对电子废弃物的规模化处理符合国家倡导的“循环经济”、“资源再生”等理念。电子废弃物循环模式在各地可复制性较强,技术、品牌等有利于公司的异地扩张,预计产业链打通后将是未来利润增长点。
(本栏记者 张牡霞 秦菲菲 编辑 王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