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型财政政策体系是多目标的财政政策措施、手段的集合。这种政策体系虽在总需求上有一定拉动效果,但更偏重于供给能力的扩张和产出结构的改善。目前,构建供给型财政政策体系应注重五个方面。
⊙闫坤 张鹏
今年,我国宏观调控坚持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相结合的基本框架,并采取综合调控手段以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而财政政策则需要积极构建供给型政策调控框架并纳入公共财政体系。
所谓供给型财政政策体系是指以增加市场产出,提高企业活力,保障企业经营活动,激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的财政政策措施、手段的集合。
这种政策体系虽在总需求上有一定的拉动效果,但更偏重于供给能力的扩张和产出结构的改善,是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经济结构调整缓慢时期推进经济均衡增长的有效手段。目前,构建供给型财政政策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1.构建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政体制。
完善的财政体制是供给型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相关工作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和市场作用边界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规定、受益范围、成本效率、基层优先等原则,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并逐步通过法律形式予以明确。与产业政策部门联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采取有利的政策手段支持产业发展,进一步理顺政府间收入划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重视县域经济的特点,加快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研究。把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满足县级基本财力保障需要,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作为当前工作的目标。
2.推进结构性减税,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
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税制、完善的地方税体系和有效的税收调控体系。要充分发挥税收筹集收入和调节分配、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优化货物劳务税制,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重点是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要积极推行增值税扩围改革,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到位的原则,可以先将与货物生产流通联系比较密切的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等行业纳入按抵扣征收增值税的范围。要统筹确定增值税扩围后的税率,保持合理的税负水平。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有效调节收入分配。人既是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也是经济产出的消费者,个人所得税制度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劳动者收入分配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做好进一步优化个人所得税制,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具体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转变税制模式。二是完善税制要素。
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这既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财富分配的功能,引导居民住房合理消费,也是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逐步改变目前房地产开发、流转、保有环节各类收费和税收并存的状况,统筹推进房地产税费改革,有效地解决目前在交易环节有多个税种对同一课税对象多次征收等问题,合理安排税收负担。
要努力消除房地产保有环节税制安排存在的弊端,合并调整相关税种,设置新的房地产税,按照房地产市场价值确定评估值,并以此作为计税依据,使房地产税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以保证其为本地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要。
全面改革资源税。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有必要结合规范资源收费制度,全面改革资源税。
完善环境税费制度。将主要污染物排放由征收排污费改为征收环境税,有利于促进我国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市场空间。
当前,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对污染物排放行为开征环境保护税,加强税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控作用,使制造污染者和破坏生态者承担必要的环境损害成本,正确引导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3.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构成和基础力量,财政支出则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最直接手段。财政支出政策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和挑战,科学把握财政发展改革规律,强化政策支持。
增加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规模,与产业管理机构紧密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进行支持。
加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直接的财力保障,分担企业的研发成本,补偿技术的外溢损失,鼓励企业自主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支持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力,为企业创新打开偏好风险的股权融资渠道。
优化财政担保手段的使用。从现实情况看,银行偏向于减少中小企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的内在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逆向选择,而政府担保则是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最重要的手段。在政府的担保下,中小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能够获得足额的融资,甚至可以获得优惠水平的利率。
扩大财政补贴和贴息的范围。产业结构调整、新产业的培育、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与革新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资金不足往往是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国家通过提供补贴和贴息,可以使处于弱势的市场主体获得必要的支撑,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融资能力,扩张产出水平。
发挥政府采购的产业引导和促进能力。政府采购措施可以有效分担企业的研发成本,提供集约化的市场空间,弥补高新技术企业渠道缺乏的缺陷,并可短期内快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4.推进农业与农村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农村发展与改革的财政政策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等。
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等。
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开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等。
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大学科研能力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等。
二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发展新能源、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继续推广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支持重点领域低碳技术研究推广和低碳经济发展等。
三是认真研究落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增加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
5.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在供给型财政政策中,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突出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要健全公共财政预算,提高公共财政收入质量,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提高基金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政策,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范围,加快推动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规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扩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范围。研究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管理。
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研究,完善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在完善预算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积极研究推进政府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等情况公开。结合修订预算法,明确预算公开的原则和主体,完善预算信息披露制度,强化预算公开责任制度,加快预算公开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