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
“艺术投资”早已不是焦点,而这其中却不乏新的话题出现:艺术基金、资产包、艺术股票、信托……“艺术北京”附设的“建行私人银行——2011年艺术经济高峰论坛”于4月29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从“艺术市场的创新”、“画廊业的再出发”以及“艺术收藏新思路”三个角度探讨了当前艺术市场的境遇。
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益民和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的王岩,都对现在的艺术投资抱有十足的信心。近几年,高端客户的数量在呈几何状上升,只要能投资,就会有客户。而高价的艺术品无疑成为继房地产和股票之后,吸引游资入募的又一轮“投资热”,吕益民对此进行了自己的解释:“艺术投资是价值与时尚品味的融合”。
艺术品的特殊属性以及高单价,让很多个人投资者望而却步,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投向了专业团队的集资收藏。摩帝富艺术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亚洲区总经理黄文叡更是坦言:“艺术品的破亿成交,代表个人收藏时代的终结,集资收藏的来临。”现在市场上关于艺术品集资收藏,有多种投资形式并存,刚刚发行完两期艺术基金的北京德美艺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便有一定的代表性。德美艺嘉的首席执行官董艺认为专业性强、风险分散的艺术基金,更适合那些对艺术品有概念,并认同艺术品投资属性的人。
艺术市场的金融化对画廊业的再出发显然是助了一臂之力,这是许多中国画廊主们所希望看到的。暂且不论其能帮助画廊业成长到何种高度,多种形式的创新便能让画廊在夹缝中维持更久的时间。中国画廊业在面临国外一级市场和国内二级市场的双面夹击时,所能做的就是期望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来将这块蛋糕做大,这样画廊在运营的时候才能调动更多的关系。当然,在强调资源争夺和关系介入的前提下,与艺术家长期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才是使画廊业自觉规范化的基础。
拥有双重国际身份——“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总监、2007“中国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艺术总监——的Lorenzo Rudolf,在第三场“艺术收藏新思路”的论坛中也强调艺术市场不应该仅仅在拍卖中完成,想找优秀的作品一定要选择好的画廊,并提到艺术收藏中应弱化国界的问题,“其实我们艺术没有国家界限的,它是全球化艺术市场,比如美国、欧洲艺术市场非常开放的,这个与亚洲市场不同……对亚洲艺术市场来说,更重要的是打开自己的门,只要我们把封闭的门打开,中国的艺术市场才会发展更加强大,才能更好融入国际市场当中。”
“艺术品金融化”已然被抬上桌面,人们早已不避讳艺术与金融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事实上,中国画廊业的体制缺失、收藏层的不稳定、以及艺术品在银行抵押和投保上得不到认可的硬伤,是否成为艺术品真正金融化之前还未逾越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