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尚琪
中国的艺术市场起步较晚,但目前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大艺术市场,超过了美国与英国。发展如此迅猛,市场如此火热,然而人们听到最多的却是市场亟待规范的呼声,这种情况其实也不难理解。市场上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是买方、卖方、可出售的商品,就中国艺术市场的情况来看,这三个因素都不缺乏,而人们担忧的规范问题,正是出现在买卖双方的市场行为方式层面,不规范的运作行为,无疑增加了市场上的风险,加重了买卖双方的投机心理。那么,国际上成熟的艺术市场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国外一级市场的情况。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传统供求关系的经济理论在某种程度上也在一级市场中发挥作用。但是,艺术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在于,艺术品的品质无法进行客观的估价,它的价值更多地是建构在社会层面上。而在一级市场上,画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画廊的功能在于通过一系列运作来提升艺术家的声望,培育艺术家的市场,从而确立艺术家作品的价格标准。
具体来说,画廊首先会联系潜在的买家,向他们传递某些特定艺术家的信息,展示其作品的品质;然后,画廊就会实施相关的宣传策略,筹办展览,增加艺术家在媒体上的曝光率,通过艺术界的专家来推出作品,吸引大众对于艺术家的关注等。除此之外,更精明的画廊不仅是单纯地吸引买家,而且要吸引“正确”的买家。因为,一旦作品由重要的收藏家购买,就意味着作品的价值与价格都得到了保证。
通过以上种种方式,画廊力图与买家和艺术家都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会保证艺术家声誉的逐日上升,也就意味着价格的上升,同时也有利于画廊自身的声誉与信誉。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艺术家是全程知情的,在必要的情况下,艺术家需要配合画廊的工作。此外,画廊之间的竞争同样也会影响作品的市场,诸多画廊相互作用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艺术博览会,每家画廊的销售行为都会对市场整体走向产生影响。
首次出售之后的艺术品,再次交易时也就进入了二级市场,拍卖行是构成二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艺术品拍卖的历史相对比较悠久,最早的艺术品拍卖出现于17世纪末的英国。有意思的是,最初的艺术品价格并不高,凡·戴克的一幅群像不过165基尼,其价值相当于今天的1万英镑。而最终使得艺术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拍卖本身加深了人们对艺术的了解,另一方面出现了专业的收藏家。19世纪早期,一幅伦勃朗作品的拍卖成交价达到了5000基尼,该世纪末期时,雷诺兹的女性肖像售价已达11000基尼。
在艺术品价格上涨的过程中,指得注意的是专业藏家的出现,他们的偏好影响了市场的走向。一般而言,人们的品味实际上都是特定的社会情境培养出来的,受他们的教育背景、经历等因素的制约。而且,买家更倾向于购买他们所熟悉的艺术家的作品,或者与这位艺术家相关的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这就意味着,今天的购买很有可能会增加日后再次购买的几率,也就是“回头客”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实这种情况,多少也造就了今天艺术市场上的明星艺术家,明星艺术家其实一种市场调控自身的机制,它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购买行为中的信息搜集成本。相较于一级市场,供求关系理论在二级市场上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西方的艺术市场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周期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都不够成熟,画廊未能起到培育发展市场的作用,买方多为投机,真正的藏家少之又少。此外,市场参与者的多重身份与性质也让市场的行业结构愈发混乱。这样的现状对于少数精明的投资者来说或许是带来巨大利益的机会,高风险带来高回报,但对市场整体而言无异于杀鸡取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