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蓝筹基金经理 张媚钗
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的逐步披露,近期A股市场有个特点:业绩大幅度高于预期的个股多数在前期涨幅较大后对利好不再敏感,而业绩低于预期的个股往往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特别是创业板的众多个股,业绩大幅度低于预期的公司比比皆是,业绩无法支撑高估值,一些个股出现了猛烈的下跌,市场总体还处于弱势中。
目前对于后市看法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通胀的预估上。看多者认为:目前经济增长还比较高,下半年通胀将逐步回落,预期政策紧缩将进入尾声;看空者认为:在通胀上行的情况下,需求出现回落,库存压力释放的压力较大;认为市场将保持震荡的人士认为:通胀高位,政策仍紧缩,经济放缓,但估值也在低位,市场上涨和下跌的空间都不大。
笔者认为,从历史的经济周期来看,通胀回落的前提是实体经济增速的回落,如果实体经济仍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在高位,大宗商品价格仍高高在上,那么通胀很难摆脱高位。造成这一轮通胀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特别是美国极度宽松的政策。从2010年初开始,在国际货币低利率的环境下,基本面相对较好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特别是“金砖四国”,在这中间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越高的国家,通胀就越难以控制,即使在这些国家先后加息后,CPI 也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仍然保持在高位,“金砖四国”中另外三国的CPI目前仍然高于中国。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央行虽然实行了紧缩政策,但大量的外汇占款显示资本在流入,银行间利率并不高的现象也说明了这个情况。同时,为了躲避美元的贬值,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到大宗商品,量化宽松以来,铜、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轮番上涨。中国是个资源的净进口国,这些大宗商品每年的进口金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20%以上,每年几千亿的成本上涨,最终均向下游传导。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通胀的回落需要一个全球流动性,特别是美国流动性的明显收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又往往伴随工业生产的回落。所以,就整个宏观环境而言,由于高通胀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宏观政策很可能依然以紧缩为主而不是放松,市场的趋势性上涨还有待时日。
正是市场参与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形成如此共识,“谨慎”将成为市场主基调,前述市场变化可以解释为市场参与者正在为“抑通胀”的宏观政策导致今后资金退潮做好准备。但是,实际上美联储还在继续执行它的QE2,欧洲央行也已经排除6月份进一步提高利率的可能性。从历史上看,各国央行处理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胀数据没有急剧恶化,各国对付通胀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不会急剧加压。市场担心的这柄“抑通胀”达摩克利斯之剑什么时候落下来?现在并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