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特别报道
  • 9:特别报道
  • 10:广告
  • 11:圆桌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市场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圆桌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公司巡礼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基金投资“骄”兵易败
  • 莫被“清盘”遮住眼
  • 通胀仍然是目前主要风险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  
    2011年5月9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基金投资“骄”兵易败
    莫被“清盘”遮住眼
    通胀仍然是目前主要风险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通胀仍然是目前主要风险
    2011-05-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交银蓝筹基金经理 张媚钗

      ⊙交银蓝筹基金经理 张媚钗

      

      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的逐步披露,近期A股市场有个特点:业绩大幅度高于预期的个股多数在前期涨幅较大后对利好不再敏感,而业绩低于预期的个股往往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特别是创业板的众多个股,业绩大幅度低于预期的公司比比皆是,业绩无法支撑高估值,一些个股出现了猛烈的下跌,市场总体还处于弱势中。

      目前对于后市看法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对通胀的预估上。看多者认为:目前经济增长还比较高,下半年通胀将逐步回落,预期政策紧缩将进入尾声;看空者认为:在通胀上行的情况下,需求出现回落,库存压力释放的压力较大;认为市场将保持震荡的人士认为:通胀高位,政策仍紧缩,经济放缓,但估值也在低位,市场上涨和下跌的空间都不大。

      笔者认为,从历史的经济周期来看,通胀回落的前提是实体经济增速的回落,如果实体经济仍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在高位,大宗商品价格仍高高在上,那么通胀很难摆脱高位。造成这一轮通胀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的量化宽松政策,特别是美国极度宽松的政策。从2010年初开始,在国际货币低利率的环境下,基本面相对较好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流入,特别是“金砖四国”,在这中间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越高的国家,通胀就越难以控制,即使在这些国家先后加息后,CPI 也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仍然保持在高位,“金砖四国”中另外三国的CPI目前仍然高于中国。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央行虽然实行了紧缩政策,但大量的外汇占款显示资本在流入,银行间利率并不高的现象也说明了这个情况。同时,为了躲避美元的贬值,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到大宗商品,量化宽松以来,铜、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轮番上涨。中国是个资源的净进口国,这些大宗商品每年的进口金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20%以上,每年几千亿的成本上涨,最终均向下游传导。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通胀的回落需要一个全球流动性,特别是美国流动性的明显收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又往往伴随工业生产的回落。所以,就整个宏观环境而言,由于高通胀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宏观政策很可能依然以紧缩为主而不是放松,市场的趋势性上涨还有待时日。

      正是市场参与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形成如此共识,“谨慎”将成为市场主基调,前述市场变化可以解释为市场参与者正在为“抑通胀”的宏观政策导致今后资金退潮做好准备。但是,实际上美联储还在继续执行它的QE2,欧洲央行也已经排除6月份进一步提高利率的可能性。从历史上看,各国央行处理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胀数据没有急剧恶化,各国对付通胀的宏观经济政策都不会急剧加压。市场担心的这柄“抑通胀”达摩克利斯之剑什么时候落下来?现在并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