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锐
伴随全球经济的复苏,曾在金融危机期间损兵折将的国际对冲基金又在重新扩身。据全球对冲基金行业分析机构Hedge Fund Research(HFR)的一项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球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突破2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但与以往资金配置方向侧重于欧美等发达市场不同,如今对冲基金经理不约而同地选择向亚洲国家和地区转移和集结。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香港与新加坡的对冲基金行业规模过去12个月增长了一倍。
19年前打垮英格兰银行并从中获得10亿美元巨利的索罗斯去年6月就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室,不久又在北京成立了办事处。稍早时候索罗斯对外表示,正准备携带万亿资本进驻香港。高盛自营交易业务Principal Strategi前主管施家文即将在香港推出新创设的对冲基金Azentus,预计将募集资金15亿美元,从而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初创对冲基金。旗下管理资产超过400亿美元的美国城堡投资集团去年下半年开启了重建亚洲业务计划,目前正计划为一只中国内地基金募资约10亿美元,准备投资面向中国内地迅速增加的老年人口住宅。比城堡集团更激进的是,管理资金规模达28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对冲基金之一的德劭集团计划将下一间工作室布局在上海。
对冲基金之所以对亚洲市场情有独钟,除了因为欧美的监控越来越严厉而关隘重重,亚洲货币强势刚好为对冲基金制造了十分诱人的套利空间之外,还因为他们在对赌亚洲国家的经济过热和泡沫破灭,华尔街空头大师查诺斯不久前临渊羡鱼扬言将募集2000万美元的离岸基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除日本之外,由于区域流动性泛滥和美元贬值,亚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资产泡沫和经济过热景象。韩国股市已创下历史新高,泰国股市拿下了15年高点;据《经济学人》发布的最新全球房价排名报告,亚洲不少国家楼市火爆异常,如越南胡志明市的楼盘最高价炒至每平方米3万美元,印度最大商业城市孟买中心区的平均房价达到每平方米1万美元,我国香港特区的房价水平也已超过了1997年的高位。基于此,特别擅长于反向操作的对冲基金试图通过进驻亚洲并在资产泡沫破灭这个题材上大捞一把。
国际对冲基金还有一个自信能在亚洲赚得满盆满钵的重要原因——没有太多强大的本地竞争者。相对国际对冲基金动辄上百亿美元的庞大资金规模,亚洲对冲基金规模通常只在数十亿美元以下,而在残酷的对冲基金业,资本雄厚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客户、更强的吸金能力。正是如此,据香港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全港300多家对冲基金经理手中,排名前50家的对冲基金经理掌管了78%的资产。
对冲基金经常使用高杠杆和重仓做空交易,投资者与金融市场的风险极易被加倍放大,另外,对冲基金最喜欢、最擅长的就是抓住某个经济体、某个市场的漏洞,然后对其通过对冲操作,撑大市场的缺陷,并最终将问题演变为危机。从1992年的英镑危机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到还未淡去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冲基金在这些金融灾难中所扮演的始作俑者角色以及所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无不令人毛骨悚然。因此,面对着极度活跃又志在必得的对冲基金,亚洲国家如何加强宏观调控以及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显得格外迫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久前同意各成员国对国际资金流入实施管制,这无疑为亚洲国家进一步收缩资本管制的口袋,采取及时的自卫行动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制度支持。为此,亚洲国家可以通过对从国外获取的短期贷款和国际债券发行征收交易税、对外国人投资国内债券收取资本利得税,以及通过削减银行的外汇衍生品持仓上限和调低境内金融机构的短期外债指标总规模等措施阻止投机性资金的流入。
在对冲基金高频率使用高杠杆和重仓做空交易的情况下,规模与杠杆结合往往是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而绝大多数小规模对冲基金不会对金融稳定构成直接威胁。因此,亚洲国家应当将监控重点瞄准管理资产规模较大的对冲基金,重点强化对大规模对冲基金杠杆的监控。可强制要求所有管理资产规模5亿美元以上的对冲基金管理人统一定期披露杠杆率和各基金投资组合、交易头寸的信息,以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
为此,亚洲国家尤须加强针对对冲基金的监管合作。各国应及时互相通报国际资本流入状况,同时强化共同预警信息的分享;同时,各国应尽可能保持汇率市场干预的一致化,减少投机资本的套利空间。另外,各国政府还需在商务贸易中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互换与清算规模,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进而最大限度地封堵对冲基金可以利用的流入渠道。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