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产业纵深
  • 11:信息披露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B26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前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前沿广角
  • 警惕美国的“锁定”战略
  • 警钟,为带病赴美上市的公司而鸣
  • 金银价格急跌的理由
  • 滞胀风险可控 货币收紧仍将持续
  • 怎么看外储账户账面汇兑损益
  • 中国输美新技术打开能源合作新局
  •  
    2011年5月12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警惕美国的“锁定”战略
    警钟,为带病赴美上市的公司而鸣
    金银价格急跌的理由
    滞胀风险可控 货币收紧仍将持续
    怎么看外储账户账面汇兑损益
    中国输美新技术打开能源合作新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怎么看外储账户账面汇兑损益
    2011-05-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东海

      ⊙陈东海

      

      关于本币升值后外汇储备账户的外汇在账面上转换为本币后价值会下降的问题,目前有不少争议。外汇管理部门还专门就此做了说明。其实这本来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但被一些人甚至知名专家复杂化了,而且作了错误的解读。

      用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种关系。假如说外汇账户里有1万亿美元,某日汇率是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那外汇账户里的1万亿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价值是8.3万亿。假如第二日汇率剧变为1美元兑换5.5元人民币,那么兑换外汇账户里的美元,相当于5.5万亿元人民币。从人民币角度上看,似乎升值后,万亿美元资产即损失了2.8万亿人民币。一直以来对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资产缩水的批评,根据就出自这种计算。

      可是,从1美元兑8.7元人民币升值到了兑5.5元人民币,外汇账户内的美元数额并没变,1万亿美元在人民币升值前可在美国和国际市场上产生的购买力,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就降低了购买力。只有美国发生通胀,或者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兑其他非美货币的汇率贬值,而且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以美元标价而价格上涨时,外汇账户里的美元储备才真正贬值。

      因此,以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账户中的美元资产兑人民币账面汇兑发生损失而否定人民币升值,是站不住脚的。以此为理由否定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经济和民生的正面作用,也是不妥当的。其实,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理由,主要是担忧出口,但这也有失偏颇。

      考察中国的贸易状况,尚未发现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萎缩的现象。从2005年6月直到2008年8月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人民币汇率从1:8.30升值到1: 6.80附近,2年多升值幅度为18%,但中国2008年8月的贸易顺差却是2005年6月的约3倍。即使是诸多援引日本“广场协议”的人,也没有弄清日本后来的长期经济低迷与广场协议的关系。其实“广场协议”是日本等国与美国互动签署的,协议签署后的几年,日元升值幅度达70%左右,但日本的贸易顺差在那几年继续增长,后来仍然大幅增长,日本经济在广场协议签署后的几年,继续在增长。而除了日本以外,德国、英国、法国都签署了广场协议,在签署协议以后的几年里,德国马克、英国英镑、法国法郎甚至是瑞士法郎等都对美元快速升值,幅度相当于日元的升值幅度,但是这些国家以后多年的贸易顺差状况也继续得以保持,经济继续增长,并没有出现后来日本的那种经济长期低迷。因此日本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性,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也不是“广场协议”造成的。所以,对货币升值影响进出口与经济发展的问题,不必过度紧张。

      另一方面,虽然关于货币币值对于进出口的影响不宜高估,但对于通胀的影响却不可低估。由于巨量的顺差和外汇储备,导致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投放过多而引起的负面作用却不可以忽视。出口顺差,说白了就是物质财富出口到他国,而把外国的纸币主要是美元拿回来,是真实财富出去,虚拟财富进来,必然造成本币在国内贬值即通货膨胀。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是1万亿美元,现在超过了3万亿美元,多出来的2万亿美元的外储,需要投放超过10万亿人民币来对冲。投放这部分基础货币,对于中国的通胀压力,显然起了极大的作用。而如果本币币值适当升高,显然能使对冲投放的基础货币少一些,通胀压力也会小一些。

      本币适当升值,对于民生的作用不仅在于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间接降低通货膨胀,还有直接降低物价的作用。中国目前也是进口大国,尤其是原油和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需要进口,而如果本币适当的升值,将直接降低这些材料在国内的价格,从而有利于降低运输和终端消费品的价格,对于民生非常有利。

      本币升值,对经济和民生有利有弊。如果考虑条件的变化,利弊大小会发生相对变化,就目前而言,本币升值对于民生的影响,显然是正面作用更大。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