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大
上周我们提出,短期的下压会引致一次反拉,但预期反拉的时长不会超过5点,而后市场还是要选择向下。从大指数上证指数的表现看,低点上行运行时间也就是三天多点,而幅度远远小于我们的预期,市场之弱,出人意料。看来我们的假设并不成立,作困兽之斗的机构们连这个反弹结构都不敢做。
从一周的走势观察,我们发现依然有涨势相当良好的个股。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都不是机构投资者们所号称的低估值股,也看不到机构有修复其估值的努力。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代表蓝筹股典范的上证50成分股,成了拖累市场重心下移的主要力量。上证50与180指数,率先创出自4月18日高点调整以来的新低。为什么会有这么滑稽的现象?其实,在市场资金面情况不良时,大市值的蓝筹股再怎么有投资价值,也难以抵御资金外流的消磨。
三月末至今,我们始终强调的风险并不是市场内部本身,而是宏观层面的资金供给情况趋紧。由于民间利率高企而银行无款可贷,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已经出现越来越紧绷的局面。从企业层面看,二级市场投资权重股的公司,因经营现金流出现紧绷而套现股权的情况也开始增加。这种时候,越是流动性高的权重股,越容易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如果这一现象形成一个趋势,则未来市场重心继续下移并非不可能的事。况且上周四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0.5%,一次性收缩流动性至少3700亿,可能将使本已资本金不足的银行体系,再次出现大规模融资潮。历史上任何行情弱势期间,金融板块的大规模融资方案出台,只会令指数再下一个台阶。
以目前的大小指数状况看,大指数明显受制于资金面情况的不佳,再现缩量下行状。从其波动结构看,第一轮的推动结束还无法确认,至少得等日线背离时才会有一次稍强力度的反拉。我们注意到,上证指数自4日18日高点下行之后,始终没有出现一次细节上的上行推动,故只能判定目前这个下行趋势仍然没有结束。上周五的午盘后上涨,只不过是中石油等权重股反拉修复的走势,并不能因此就让我们改变对其维持弱势的判定。即便是一个结构性反拉,也不会有太高的幅度。而且,我们尚不能预见的不利因素仍然没有出尽,因此,出于审慎原则,目前不持有过于乐观的预期,对于自己的资金是一种保护措施。即使有一个反拉,也不值得你全仓压上。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市场却有一批个股不断走牛。如果我们仅以上证指数的波动趋势作为我们进出市场的原则,显然有失公允。个股走牛,令人难以想象这竟然是一个下行趋势,难不成机构都疯了,非得逆势而作?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好。三月份时,我曾提出过市场维持牛皮盘整对各方资金都最有利的观点。因为,如果你非要把上证指数走大牛,在今年宏观形势这么复杂的环境下,资金层面肯定是不支持的。那样做,只会使中小市值品种大面积失血而大跌,即便是资金都向大盘股迁徙也走不出牛市,反而会让组合持仓的机构们出现大面积亏损。所以,市场压住大蓝筹不涨,让成长股上涨才是对各路机构最好的结果,总体组合持仓的市值波动幅度就不会那么大。
不过,后面的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当越来越多的机构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可能会出现规避净资产收益率下滑趋势的蓝筹股,而转持成长股的情况。由于前面小指数们领先于大指数出现调整,我们注意到引发小指数下行的主要原因是创业板的新发股与中小板中的次新股群体。目前中小板指数波动结构已经行至本级下行推动末端,无论后面怎么反拉,都还缺一个小级别的下行末段。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中小板综指尽快打出新低来,然后出现日线级别的底背离,如果这个信号出现,则在该方向的成长股群体上至少可以压上五成仓位,搏一个短期好收成。
与中小板综指相仿的另一个小指数就是创业板指数,目前其波动情况也差不多,大约是处于去年12月20日高点下行的大级别3-3-5三波段下行结构的5-IV段,尽管其跌势亦未尽,但是,已经出现有些个股脱离板块整体单独上行的迹象。为此,我们认为,当创业板指数与中小板指数同时完成末段下行,并出现低位日线底背离后,当其自低而上的第一个上行推动结构出现时,再度回压不创新低,则市场将出现同步共振向上的一轮结构性上行行情。
我们预期下周后半段,市场小指数可能出现一个明晰的结构点。我们建议关注那些现在看起来业绩并不太美,但后面或蕴含行业变革、或可能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或未来受社会进步进程力量而推动提高生产力的成长股。只有它们,才是未来中国行业结构转型的希望,把握住它们的业绩向好转折点,才能彻底忽略上证指数,跟随个股的上行推动获取超越市场平均数的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