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记者 安仲文 ○编辑 张亦文
在基金公司人士看来,专户理财业务虽然讲究绝对收益,但是绝对收益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专户运作者的。没有绝对收益,基金公司就难以提取业绩报酬,而公募基金即便出现亏损,基金运作者凭借资产管理管理也能出现不错的盈利。因此,专户理财业务在投资经理眼中更多的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力实现绝对收益。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专户理财仅从投资收益看,其实整体上与公募基金并无太大差别,但专户理财更多强调了风险可控、稳健性、服务性。“事实上对于一个拥有上亿资金的投资者而言,20%的投资收益对他亦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客户需要的是专业服务和风险可控。”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如果专户投资收益表现不给力,专户投资者对于基金专户理财业务的兴趣将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券商理财产品、私募基金公司激励机制的竞争下,基金专户恐将出现客户流失的局面。本报记者从基金公司获得的数据显示,2010年前10个月,在信托平台发行的私募基金达到437只,阳光私募总数已经超过80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去年前10个月也新发产品超过70只,募资551亿元。
与此同时,业务的实质贡献才能吸引基金公司对专户的人才、研究和渠道支持,而这些支持力度也给基金公司带来较高的成本开支。专户理财业务若不能给基金公司带来实质利润,基金公司对于专户理财业务的强力扶持态度也很难持续。盈利能力可能是专户业务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不过专户投资收益的参差不齐可能引发专户业务盈利能力的分化,对部分选股能力强的基金公司而言,专户理财业务有望成为基金公司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但对研究能力较薄弱的基金公司而言,专户业绩若无法提升,不但基金公司无法提取业绩报酬,专户客户在产品到期后的续约意愿也会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