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金滔 安仲文
挖掘跨越周期的牛股,是每个投资者追求的目标。博时卓越品牌基金拟任基金经理聂挺进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在转型的背景下,要获取长期超额收益,应该从品牌公司中挖掘投资机会。
聂挺进告诉记者,分析过去15年的牛股基本上有2个特点。一、无论哪个时间段,消费股里都会出牛股。比如,1995年至2000年的伊利股份,2000年到2005年的云南白药,2005年至2010年期间,苏宁电器、华兰生物等。其次,这些大牛股基本符合当时时代的主题和特征,充分受益于当时经济大趋势,并成长为相应行业的龙头。比如,1995年至2000年期间,随着家电的普及,家电行业的龙头是当时的大牛股;随着中国加入WTO,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奠定基础,2000至2005年期间,表现最好的是与出口相关的股票,如港口、外贸制造等相关行业的龙头股;2005年至2010年期间,在货币流动性充裕和、政府主导投资下的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中,山东黄金等资源类龙头公司,以及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工程机械龙头公司成为这一时期的大牛股。
聂挺进表示,寻找潜在牛股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要找到经济大浪潮中最受益产业链中最受益的产业结点;二是要对公司竞争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两者相结合才能买到真正的所谓牛股。未来的龙头企业是那种在经济转型背景中能够适应消费和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塑造和完善品牌,从产品设计、研发到销售等方面拥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
聂挺进认为,“转型”将成为贯穿未来五年投资的主题词。转型成功与否或程度高低,会直接影响整个资本市场发展。作为基金经理,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关注中国经济的转型。
“转型”并不是意味着所有“新兴产业”都能够脱颖而出,不能将“新”企业跟转型画上等号。传统行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找到新的产品,发现新的盈利模式,或开拓新的市场,也是成功的转型。比如,某些机械制造企业在进入挖掘机领域,替代外资份额,并且逐步进军国外市场,就是成功的转型。今年通胀高企,经济紧缩的背景下,一般性的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更多的资源会向大企业集中,大企业将有更加多的资源进行转型,实施上很多非常传统的行业包括大型能源企业、商业银行、大型建筑企业等都在转型。
聂挺进强调,在转型的背景下,要获取超额收益更应从品牌公司中挖掘。
谈及如何投资品牌公司,聂挺进表示,他将品牌类上市公司的投资分为两类:品牌成长期公司和具有品牌统治力的公司。他将把组合中60%到80%的份额放在品牌成长期的上市公司上。这类公司从市值来看没有行业的天花板,品牌塑造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注重打造自身品牌,并有一个较合理的估值。而对于具有品牌统治力的公司的投资,聂挺进多会采取逆向投资的方式,择机逢低买入持有,以赚取价值回归的收益。
聂挺进表示,在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之后,整个国家对品牌消费的认同会迅速提高。在这个过程,消费领域会诞生一批好的公司。其中,他更偏好大众消费品。他认为,随着国民收入再分配,未来五年,相比高端奢侈品,大众消费品的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将会有显著提升,其中孕育着较大的投资机会,比如奶业、啤酒等。未来几年,随着啤酒业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通过控量保价,啤酒业龙头公司的毛利率将会显著提升,由此产生出类似今年水泥行业的投资行情。
其次,聂挺进非常看好中国中高端制造业,比如,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力电子设备等行业,存在非常大的产业升级、进口替代的空间。
对于后市,聂挺进表示,短期谨慎,中长期乐观。他认为,资金面偏紧的状况在年内可能都不会改变。首先,目前CPI还比较高,从发电量等数据来看,还没到政府出手放松的时候。其次,股市未来的供给量仍然偏大,包括创业板的快速发展,开设国际板等。股市与实体经济“双紧”的局面,会对市场的估值产生负面影响。中长期来看,由于目前沪深300的估值约为14至15倍的PE,出现灾难性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大,因此他对中长期持乐观态度。
聂挺进认为,“双紧”的状况对品牌类公司相对有利。随着估值的下移,未来半年至一年,品牌类企业将有机会以更低的成本去收购和兼并。“这类并购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一个重要的投资主题。”
在行业方面,聂挺进表示,短期来看,中上游制造业企业,由于库存增加,中报的盈利不容乐观,此外还会面临估值下调的压力,出现所谓的“戴维斯双杀”。因此,短期内应尽量规避受成本侵蚀严重的行业或公司。此外,目前周期性行业尤其是强周期行业风险与收益并不匹配,因此他中短期更偏好稳定增长类行业。
投资主题方面,聂挺进相对看好消费、进口替代、产业升级三大投资主题,并看好其中的品牌类上市公司。目前,他比较关注食品饮料、农业机械、小家电以及部分医药类公司。
投资风格方面,聂挺进强调,他更偏好投资一些中型公司。这些公司必须拥有良好的财务质量,较大的行业成长空间,较好的管理基础,以及清晰的品牌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