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财经
⊙亚夫
现在的有钱人真是太爽了。不仅爽得可以,而且爽得很“八卦”、很“响亮”,甚至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
比如,前些日子,有位投资界闻人,在网上大手一挥,来个真情告别,大大咧咧地去“私奔”了,好像很纯情似的。有位房产商,跑到国外去找个庙拜拜,再回来还要跟媒体传“经”送“宝”,好像很有追求似的。
而文雅一点的,则花上大把银子,去世界名校走一圈,美其名曰去“游学”,好像很尊重学问似的。玄乎一点的,则傍着故宫,弄个顶级国际会所,好像沾着皇城根就有了帝王之气,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再不然,就弄个“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头衔,来神叨叨地教诲别人。即使露了馅,也没关系,反正“猫”几个月就没事了。或者做个“山寨”先生,抄袭了别人的东西、发了财,还没一点羞耻感。
而玩过头的小角色,就弄个“酒驾”新闻,在牢里呆几天,也算留作纪念。
这年头,有钱人、有“名”人,就是很爽。而为了名、为了钱,现在有多少人、多少“华威先生”在满世界跑呢?有多少 “周末经济学家”在赶场子、忽悠人?反正有人会张罗,有人肯出钱,谁管得着?
看看这些“名”人和富人,虽然千人千面、千差万别,各自的境界也有很大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三敢”,敢想、敢干、敢说。这“三敢”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没了底线,就麻烦了。
比如,你一个老总私奔了,那手下的企业怎么办?相关股东的利益怎么办?现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很多。这些企业虽然各有其主,但毕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有其他合伙人、投资人和股东的利益,更有职工的利益。如果主事者一甩手走人,那这个企业能好吗?这正是很多投资人不放心的地方。
又比如,你一个富人有本事,能量足、人脉广,可以把名山胜水给占了,或者把文物给占了、把公共设施也占了。那凝结在这些公共物品上的公共资产怎么办?公众利益怎么办?尤其当公共资源还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时候,有些人的手伸了进去,他们拿走的不光是经济利益,还有对整个体制的戏弄。
就以这很八卦的私奔来说,本来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情。哪有喊着口号去“私奔”的?说到底,如此做法,已经产生一个效果,就是对媒体的利用,对公共平台的利用。而所谓的“私奔”以及其他类似的“生猛”行为,目的就两个字,就是“奔私”,奔着个人的私利而去。
本来,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里,无论是对于普通人,还是有钱人和有名人,作为个体,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犯法、不悖理,你再怎么做,别人也无话可说。即使犯了法,也有司法机关管着,别人也管不着。但作为一个富人群体,情况就不同了。
由于这些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多、能量大、曝光度又高,因此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复杂。尤其当一个社会有那么多富人和有“名”人,不顾社会观瞻、不顾公众利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情况就不妙了。因为这个拥有大量财富和社会资源的群体,如果没有一点责任感和公私边界,那是很有杀伤力的。
而对于公众人物的品评,从来就是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志。比如,在老牌工业化国家英国,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出了多少作品,对见利忘义、贪婪奸诈、违反人性的行为,对工业化进程出现的异化现象,进行过深刻而彻底的批判。可以说,整个一部现代英国文学史,都充满了对工业化以来人性的反思。
而在中国,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有一种痞子气息、痞子文化在流行。甚至有“无知者无畏”、“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声音。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忽悠”,以及五花八门的“山寨”。凡此种种,与现代公民社会所需要的文明、秩序、公德,大相径庭。真是不可思议。
也许是经济发展太快了、社会变化太大了、利益调整太迅速了,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来反思一下自己,反思一下各式各样的经济现象、生活现象。甚至有人醉心于浑水摸鱼,根本就不想有这样的觉醒和社会呼声。尤其对那些既得利益者来说,这样的混沌,正是他们可以从中牟利的条件。
然而,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来说,如果缺少必要的反思,那是无助于长久发展的。而对于每一个个人,也没什么好处。因为,精神萎靡者,终究行之不远。看看现在有些人的无厘头样子,真是被宠坏了。这在全世界都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