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关注巨额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逆差风险
  • 国务院对购物卡腐败下重手 购卡实名制,面值限额5000元
  • 审计署将开展
    养老保险基金审计调查
  • 国资委要求国新公司
    积极促进央企结构调整
  • 证券从业人员年检整改结束
    15人记入诚信档案
  • 盛通印刷IPO过会
  • 监管层提示租赁业防范流动性风险
  • 金融租赁 当解企业融资渴
  • 购物卡利益链起底:商业公司闷声赚大钱
  • 资产总额4年增25倍 我国金融租赁业异军突起
  •  
    2011年5月26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关注巨额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逆差风险
    国务院对购物卡腐败下重手 购卡实名制,面值限额5000元
    审计署将开展
    养老保险基金审计调查
    国资委要求国新公司
    积极促进央企结构调整
    证券从业人员年检整改结束
    15人记入诚信档案
    盛通印刷IPO过会
    监管层提示租赁业防范流动性风险
    金融租赁 当解企业融资渴
    购物卡利益链起底:商业公司闷声赚大钱
    资产总额4年增25倍 我国金融租赁业异军突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关注巨额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逆差风险
    2011-05-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志龙
      □作者 黄志龙
      作者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副研究员

      鹏华基金邀您关注

      国家外汇局日前发布的今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显示,中国继续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特别是外汇储备面临较大增长压力。笔者认为,在引发对外汇占款增加和外汇储备被动增长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需要特别关注近来中国跨境贸易结算逆差规模不断增大所构成的突出影响。

      据汇丰银行日前针对全球21个市场6000多家贸易企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将超越英镑而成为国际贸易中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结算货币。另据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达3603.2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逆差规模2806.8亿元,人民币贸易结算出现了“进口大、出口小”的严重失衡问题。以此推算,今年全年人民币贸易结算逆差将可能达到1.1万亿元以上,这将对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等产生意外影响。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初始阶段呈现“进口大、出口小”的特征,尽管符合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客观规律,即货币发行国以贸易逆差的形式向全球提供流动性,但也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的影响。

      一方面,人民币正处于升值通道中,人民币每年约4%至5%的升值收益,导致境外居民持有人民币意愿较为强烈;另一方面,伴随我国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将变得更加丰富,如人民币债券发行金额累计达744亿元,但仍无法满足我国香港地区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热情。

      此外,尽管中国企业倾向于在进出口贸易中都采用人民币结算,以规避汇率风险和换汇手续,但在全球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进口商作为买方具有采用何种货币结算的更强议价能力,要求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更大,而出口商由于境外进口商人民币支付能力有限,只能被动接受其他货币。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进和巨额逆差的形成,意味着境内进口企业直接对外支付人民币,减少了之前从货币当局购买外汇的环节,境内出口企业却继续收取外方支付的大量外汇,并向货币当局结汇。由此可见,假设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变,仅因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2010年下半年以来造成外汇储备被动增加超过1000亿美元,基础货币中外汇占款被动增加7000亿元,这可能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为何会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短期内,数千亿境外人民币资金并不会对我国货币政策形成明显挑战。但从长远看,如果当前人民币贸易结算失衡状况没有改变,将造成以下三方面负面影响:一是巨额境外人民币资金将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二是境外人民币资金将可能以热钱形式流入境内,增加境内流动性泛滥的风险,形成物价上涨压力;三是短期内被动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国际化长远目标——降低外汇储备规模——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压力,提高外汇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四是境外大量人民币资金,加大了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

      综上所述,建议货币当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前应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逆差形成的挑战。

      首先,双向推进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当前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机制和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这一背景下,境外对人民币需求和进口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趋势仍将继续维持。建议国家采取各种支持政策,鼓励境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贷款和贸易融资业务,为境外企业进口中国产品提供人民币支付能力。

      其次,引导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和国际板市场。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可考虑允许境外机构通过境内试点地区商业银行开设的人民币账户,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同时,加快推出上海国际板市场,为境外人民币资金提供新的投资渠道。这样,可避免境外巨额人民币资金流入国内商品市场,强化物价上涨预期。

      再次,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如果境外人民币资金能投资境内资本市场,这不但能有效缓解体系外的人民币流动性带来的各种挑战,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人民币作为金融市场交易货币的职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