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专版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肖兴义:
    古玩鉴藏,偏执的坚持
  • 不就是水印复制品
    那档子事吗
  •  
    2011年5月27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艺术资产·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艺术资产·收藏
    肖兴义:
    古玩鉴藏,偏执的坚持
    不就是水印复制品
    那档子事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肖兴义:
    古玩鉴藏,偏执的坚持
    2011-05-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莉萍
      “彩云轩主”肖兴义
      碧珍款“东坡观砚”笔筒正面

      ⊙记者 王莉萍

      

      一位知名的解放军某医院急救医学科主任医师,却“不务正业”扎进收藏圈子20余载,这份执着,让人佩服——“收藏不仅是占有,而是要享受把玩、研究的快乐。拥有古玩对于个人来说都是暂时的,最终它们终将归于社会”;“面对复杂的珍品,我们要重物证不信证书,重科学检测不迷信一家之言。”

      近日,记者采访了涉足古玩收藏20多年的“彩云轩主”肖兴义,听他讲述了收藏生涯中“捡漏”的趣事,以及对收藏鉴定的独特见解。

      

      收藏初期没少花冤枉钱

      肖兴义是在一位收藏家亲戚的影响下,走上收藏之路的。一次,有位亲戚送给肖兴义一对王琦绘三国人物纹300件嫁妆瓶,因为对古玩一无所知,肖兴义觉得大瓶放在家里太占地方就拒绝了。“因为无知,我与这对名家大瓶失之交臂,现在想起来还很失意。有一年春节,这位亲戚来拜年的时候,又给我带来一对晚清青花大瓶。‘瓶身是牡丹,象征富贵,很有意义。’亲戚的一番话,让我不好意思再拒绝他。收下这对大瓶以后,我便开始认真研究它们了。”

      眼力不是一天练就的,收藏初期肖兴义交了很多学费。“那时候我起早摸黑去古玩早市淘宝贝,没少吃苦,没少花冤枉钱。后来,一位行家朋友劝我,宁可集家财买一两件大器精品,也不要花小钱买一堆垃圾。”之后,肖兴义调整了战术,盯上“高、精、珍”藏品。不过由于眼力、经验没跟上,结果两年之内肖兴义多次受骗上当、钱财空空。“我那时深刻体会到了收藏带来的痛苦,但又不肯就这么放弃,于是我将精力放在了学习研究上,多看博物馆的收藏品,并将目光转向古玩店、艺术品展览会和拍卖会。虽然价格高,但真品率高。收藏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的收藏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特色。我的收藏主线是名家(款)、名瓷(铬文)名窑(八大窑系)及红山文化玉件。”

      肖兴义曾经因为一对瑞兽钮寿山石印章上有一个字没弄清楚,查不出作者的真实身份,而四处求访玩石和收藏印章的专家破解,前后历时9年才找到答案。正是因为对文玩古物的偏执和热爱,肖兴义对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的瓷器收藏与研究已形成规模。

      

      因为一只小黑碗声名远播

      收藏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如果你的收藏眼力到了一定的水平,“捡漏”也会如期而至。“2003年,我在一家文物公司花了1500元买到一只‘碧珍’款粉彩人物笔筒。实际上这是珠山八友之首王琦1917年亲手画的小件珍器。因为我知道王琦,字碧珍,彩云轩是他工作室的名称。”肖兴义说,“不怕买假,怕的是买了赝品,不吸取教训白交学费。我对赝品的态度是:查找假在那里,与行家讨论,作为‘反面教材’警世于人。对于一些真假难辨,一时断代不清的藏品,尽可能少动多看,多查找资料,多请教专家和行家,面对较复杂的珍品、大器、官窑器物,我们一定用科学态度审视它,重眼力不听故事,重物证不信证书。重科学检测不迷信一家之言。”

      在肖兴义众多藏品中,有一只貌不惊人的小黑碗使他在收藏界声名远播。“2002年,我去建窑窑址考察后意外获得一个建窑小黑碗,回来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这是宋代供御款镶金扣饰的‘兰兔毫’盞。小碗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它却承载了千年窑火辉煌,代表着宋代制瓷第一次高峰之作,是当时供给宋徽宗宫中斗茶用的器物。正是这只小碗,在2008年被央视寻宝节目中,被专家评审团一致评为辽西十大国宝。从此我也随着这只小碗走进许多收藏爱好者的心中。那时候除了每天询问转让的电话不断之外,更有很多藏家从全国各地赶来一睹小碗的‘芳容’。”

      

      普通藏家做专项收藏易见成效

      如今,中国艺术品价格全面飙升,跨入“亿元时代”。梅摩指数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将具有16万亿艺术资产的潜在需求。面对海水般涌入的资金,高烧不退的艺术文玩投资,普通藏家应该选择哪些艺术品?

      肖兴义认为,普通收藏者进行专项收藏容易见成效,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文房用具、杂项、玉件、田黄、犀牛角等器物,还有目前还没有完全被认识,但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收藏、标识、民俗收藏等。”

      对于交易最为活跃的书画市场,肖兴义认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非常困难,一般人很难把握。“古代书画流传复杂,历代作伪盛行,比如弟子代笔、假画真题往往使得作品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所以普通藏家不要轻易尝试。”肖兴义建议古玩字画藏家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投资近现代名人或名气不算大但还在册的书画家作品,特别注重那些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字画,以时间换空间,以稳获利。而有实力的投资者则应关注中国古代或近现代书画作品。”

      

      能藏得住源于研究得深

      收藏大家张伯驹为了收藏一件国宝帖变卖家产,并借钱买下它捐给国家的故事,彻底改变了肖兴义的收藏观念。“收藏不仅仅是占有,而是享受把玩研究过程的快乐。拥有古玩对于个人来说都是暂时的,最终它们终将归于社会。”肖兴义认为成熟的收藏家要不断提升对艺术品审美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的认识。“收藏,需要知识底蕴、鉴赏水平,要有缘分和财力,还要能藏得住,有些人收一件器物,没多久升值了就卖了。他们只能算古玩商,艺术品也只是商品而已。能藏得住往往是源于研究得深。一个老物件,你从对它一知半解到深刻理解了它的历史渊源,这一过程带给你的愉悦远远大于拍卖价格的飙升。”

      肖兴义说:“如今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已形成文化产业,收藏群体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收藏观念正经受考验。不过,古董收藏已经存在千年,历代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思的寄托。所以今天艺术品市场的疯狂只是收藏长河中泛起的小小浪花,它终将回归平静,露出端庄的本来面目。”

      ■人物链接

      肖兴义

      解放军某医院急救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中科联研究员,《世界急救医学》杂志编辑等职,发表医学论文162篇,著专著三本,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五项。涉足古玩收藏20多年,致力于名家瓷、名窑瓷、铬文瓷收藏与研究。曾发表过古玩鉴赏文章7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