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增加变现难度
“黄牛”见招拆招
⊙记者 张牡霞 秦菲菲 ○编辑 王晓华
“有卡吗?收卡。有卡卖不?”这是北京金融街南端每天都会不时响起的声音。在这条金融监管机构、大型金融国企云集的大街上,每天都有数十个收卡“黄牛”站在街头招揽行人,手上拿着数张购物卡,腰间挎着一个装满现金和卡的腰包。
购物卡这一“第二人民币”的交易市场在金融街俨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称购物卡为“第二人民币”,似乎并不为过。因为有了收卡“黄牛”之后,购物卡不仅具有在特定范围内支付的功能,还随时可以流通变现。实名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流通性,但收卡“黄牛”仍然轻松地找到了应对之道。
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公布的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这个购物卡交易盛行的地方,发现这条街上的收卡“黄牛”人数并没有因为购物卡政策收紧而有所减少,只是他们都不再如以往那般高调,收起了用于展示的卡片,并且站到了不太显眼的地方。
他们一边警惕地看着周边,一边跟记者聊起了购物卡政策收紧对他们的影响。“实名制的话,以后就不能随便收卡了,只能收一些老熟客的卡,再跟他们签不能挂失的合同。”一位姓秦的中年女性告诉记者,实名制对于回收和倒卖购物卡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实名登记的人可以挂失,因此只有彼此信任的人之间才能交易。
而《意见》提出的“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及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及以上的”从严条款,竟然也让收卡“黄牛”想到了新的生财之道。
记者了解到,上述规定主要是为了通过转账记录追查相关单位和个人发卡和送卡的情况,以便征税和反腐败。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未见效,应对措施已经有了。一位凌姓“黄牛”对记者说,“以后我们可以代买购物卡,这样通过银行转账记录查不到真正买卡单位,而通过发票查的可能性根本不大。”即便如此,靠贩卡为生的他们,仍然感受到了政策收紧的压力,他们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并且已经做好了随时撤退的打算。
“听说实名制要到9月份才实施,现在还有得做,以后就走一步看一步了。”一位姓李的中年女性有些担忧地对记者说。
对于这些收卡“黄牛”来说,这个一年可以赚到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工作,前景正变得有些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