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数据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市场反弹有望延续
  • 国信证券:
    6月超跌反弹可期
  • 煤炭股高景气度前景存疑
    券商建议关注业绩确定股
  • 继续筑底 尚难突破
  • 涨不动缘于成交量不足
  •  
    2011年6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市场·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市场·观察
    市场反弹有望延续
    国信证券:
    6月超跌反弹可期
    煤炭股高景气度前景存疑
    券商建议关注业绩确定股
    继续筑底 尚难突破
    涨不动缘于成交量不足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涨不动缘于成交量不足
    2011-06-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从5月末到现在,股市似乎是有了点止跌企稳的样子,最近6个交易日五阳一阴,大盘形态也不错。就沪市综合指数而言,2700点经受了几次考验,有望被确认为阶段性底部。而深市成份指数更是显示5天均线已经穿越了10天均线,有一种发力上涨的样子。一般而言,在股指处于低位,形态又得到修复的情况下,大盘往往会有比较明显的上涨。但是,股指表现却很平淡,涨幅非常有限,这有点令人费解。特别是端午小长假期间,预期中的加息没有出台,市场获得了一个短线上涨的时间窗口,然而节后行情依然波澜不兴,这说明目前市场存在某些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缺乏有效需求,更直接地说就是资金比较紧张。观察一下最近的盘面就可以知道,虽然股指企稳并且在低位展开反弹,而且在某一个局部的时点上,量价关系也配合得比较好。但是,总体上来说,成交量却没有明显放大。尤其是最近几个交易日,尽管股指奋力反弹,但成交却不断萎缩。没有足够的成交量配合,已经成为制约近期股市行情的一个主要的负面因素。

      有人说,这可能是市场依然处于底部区域,尚没有形成强烈的反弹,赚钱效应不明显的原因。如果股市好好涨一下,那么外围资金自然就会进来,成交量也会迅速放大,从而形成一波比较像样的行情。这样的推导没有错,在历史上也曾经多次出现过。但问题是在如今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它却不一定成立。其实,今年以来股市就一直存在一个成交量不足的问题,即便是在2、3月份的“春季行情”中,成交量也没有真正放大过。当时大盘股出现了一波上涨行情,但与此同时中小盘股却全面下跌,显然这个时候盘中资金从中小盘股中撤出。这种个股行情的跷跷板现象,表明市场上资金面很紧张,捉襟见肘。

      那么,今年以来股市的资金面何以这么紧张呢?这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由于宏观调控,社会上的银根被收紧,这自然会间接地对股市造成影响,资金大规模进入股市的条件失去了;其次,市场上投资渠道多元化,从安全度很高的银行货币型理财产品到高风险、高收益的艺术品投资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股市资金;第三,新股的高密度发行以及增发等再融资等快速推进,加上新股频频破发状况的出现,在相当程度上对一级市场中的资金产生了驱离作用。而由此留下的资金缺口,客观上最后还是要由二级市场中挤出资金去补上的,因此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最后,投资者对于后市缺乏稳定的预期,包括像“新三板”等行将扩容或推出的消息,都是要增加股票的供应。反过来现在很少看到来自资金面的实质性扩容信息。于是,人们就不得不考虑在一个供求失衡,并且这种状况还会进一步严重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应对的问题。显然,这个时候更多人会选择观望。即便由于股票估值比较低了,但是这并不是决定投资者买入股票的唯一原因。如果说过去是市场上本身并不真正缺资金,只是因为行情不好所以钱不进来,成交低迷。那么只要市场形态能够得到改善,的确会吸引场外资金入市,促使行情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场外没有资金,场内资金又在不断退出,这个时候即便大盘形态还可以,也不会有多少资金会进入。于是,行情就不可能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这样一来,大盘自然就涨不高了。

      看来,如何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系统地解决股市的资金供应问题,是化解当前行情困局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