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广告
  • 4:焦点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银行大发理财产品 收益率高未必就好
  • 理财理到“无产”——中国理财师须道德规范
  • 新品速递
  •  
    2011年6月9日   按日期查找
    T6版:钱沿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T6版:钱沿视点
    银行大发理财产品 收益率高未必就好
    理财理到“无产”——中国理财师须道德规范
    新品速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大发理财产品 收益率高未必就好
    2011-06-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王媛

      ⊙记者 王媛

      

      在刚过去的5月份,人民币理财产品又迎来了发行高潮,单月发行只数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水涨船高”。理财分析师指出,即将到来的6月底又或迎来收益率的“小高峰”,但投资者在购买中需注意隐形投资期,精打细算三思而后行。

      

      发行再度“爆棚”

      今年5月份,人民币理财产品继续延续今年前四个月发行“火爆”态势,单月发行只数创下了年内新高。据财汇数据统计,今年5月份,所有中外资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216只,环比增幅达到21%,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高。其中,端午长假令一些理财产品在节假日之前的一周“凑堆”发行,据统计,仅端午前的一周多的时间里,就有590只理财产品发行,占全月的近5成。

      事实上,今年理财产品的发行一路“爆棚”。根据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达到了3691只,同比增幅达107.71%;发行规模约计4.17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2010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的一半。

      理财产品热销的背后,是银行资金压力陡增,这也成为银行大力发行理财产品的最大动力。银监会明确要求,各银行自6月1日起执行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的监管标准。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银行日均存贷比考核的实行,今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或将出现更大增长。

      “银行今年热衷发行理财产品,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留住储蓄客户,把存款留住。”某外资行的一位理财师表示。他同时指出,目前股市楼市行情均不乐观,很多投资者把闲散资金转移到银行账户申购理财产品,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故目前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也较大。

      

      6月末或再迎小高点

      发行规模的扩大,并未带来整体收益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至少八成都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除了节假日发行的理财产品外,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未有太大增长。”交通银行理财师李吉告诉记者,目前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是取决于市场利率的整体水平,目前1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大概在5%-5.5%之间,整体收益率水平较前期并无太多变化。

      记者发现,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各银行都纷纷推出了假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水涨船高。这些假日应景“理财大餐”期限多数都在14天以下,预期年化收益率在2.8%—4.4%之间。而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的投资门槛,一些银行动辄5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门槛也让投资者望而兴叹。不过,在5月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基本维持在中档的收益率水平,有些高收益产品大多是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在发售完一期之后,收益率即回归常态。

      “虽然实现日均存贷比考核容易,但一些银行的‘半年考’压力仍大,6月末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会再度提高。”前述外资行理财分析师表示,端午小长假固定收益类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高在预期之中,月末因素加上加息预期的增强,令理财产品成为了端午假期数日闲散资金较好的避风港。“而今年的6月末或将迎来一个小高峰。”

      

      细算“隐形投资期”

      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中短期理财产品成为加息通道下的主打产品,受到了大资金投资者的青睐。虽然目前理财产品出现了发行高潮,但理财师提醒,投资者要注意短期理财产品的“隐形投资期”。如某款理财期仅为14天的短期产品预期收益率较高,但是销售期却有4天,如果早买,资金的使用效率就降低了,可是晚些购买的话可能面临售空情况。

      目前,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对资金在“真空期”按活期利率计息,因此,理财分析师建议,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并非预期收益率高的产品就是好产品。从购买日期到实际计息日之间的天数,加上产品到期后资金到账的天数,才是投资者资金真正的使用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