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1:信息披露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对话
  • “坚守”还是“放弃”
  • 熊市更须重视
    “信息披露”
  • 美国债务的“天花板”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  
    2011年6月20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坚守”还是“放弃”
    熊市更须重视
    “信息披露”
    美国债务的“天花板”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型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坚守”还是“放弃”
    2011-0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A股市场正进入一年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理念和决策也到了面临考验的阶段。“坚守”还是“放弃”,对于A股的基金经理来说,作哪一种抉择都不容易。

      ⊙本报记者 周宏

      市场气氛转“淡”

      尽管,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上周的表现并不如上个月那样难熬,跌宕起伏、大幅回落的行情没有出现,接替出现的是在市场估值低位反复出现的杀跌,而这同样是诸多机构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在过去两个月内,这样的破位——杀跌屡屡出现,屡屡引领市场又一轮下跌。

      基金经理对于A股下跌的解释,似乎集中于外围因素。过去一段时间,一直较为谨慎的国泰基金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会蔓延、全球经济放缓担忧加剧、中国可能很快再加息等利空侵袭了上周末的A股市场,而市场本身的热点匮乏,难以吸引场外资金入市,也成为近期大盘调整的主要因素。

      而同时,通胀问题再次成为看点。深圳一家基金认为,通胀问题是大问题,在持续收紧的货币调控政策环境下,通胀压力仍无明显降低,意味着市场憧憬的放松难以到来,整个市场类似“滞胀”的被动环境仍将持续。

      而国泰则给出另一种解读:货币超发只是成为通胀高企的次要推手之一,而并不是主要原因。因此,后期继续收紧的货币政策无论是频率或者力度上都会逐步有所放缓。

      

      追着行情投资

      不过回溯过去一段时间的基金策略,却可以发现另一个规律,即过去一周可能是诸多基金对外策略转变最大的一周。

      以深圳一家知名基金公布的策略为例,5月份它的观点为,经济有望软着陆,通胀数据已经充分反应,建议把握结构性机会。

      转至6月初,其观点转为,估值优势造就投资机会。认为,基于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下半年通胀压力减轻的前提,认为货币政策未来进一步收缩空间有限。货币政策将逐渐转向微调,甚至进入观察期。

      上周初,该基金观点进一步转为政策紧缩效应逐渐显现,认为5月份宏观数据来看,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工业增加值、消费以及出口等主要指标均显示放缓的迹象,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速创30个月以来低位。这说明政策紧缩效应逐渐显现,但是通胀仍处于高位。

      至周末则已经转为全球范围内的风险资产进入了一轮调整期。这样的观点显示,似乎相当比例基金的观点跟着市场指数被动调整,而这很可能是近阶段市场阴跌的作用力之一。

      

      下跌延续段还是结束曲

      当然,上述情况也可以预示着,业内最乐观的一批基金也开始转向悲观,这从市场角度来看,似乎又算是一种行情见底的特征。对于没有及时降低仓位的基金来说,显然现在是真正的考验期。

      如果此时“转身”,或许是对基金业绩和排名保护较好的策略,但是若市场也出现见底迹象,则今年行情完全做错。而此时“若不转身”,则已经在身上的压力会继续放大,这显然也是十分被动的情况。

      从现在的情势来看,主动权已不在A股手上。伴随着时间推移,目前全球风险资产似乎进入“挤泡沫”阶段。从欧美股市、大宗商品直至新兴股市,无一例外。只不过,以中国、印度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股市,调整时间要早于欧美股市。而欧美经济的走向似乎更难以捉摸。

      现在确实是艰难的抉择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