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价值报告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路演回放
  • 11:公司·融资
  • 12:上证零距离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新基金发行再现延期 或预示市场拐点临近
  • 今年来QDII基金持续战胜内地股基
  • 乱市投资的策略(上接A1)
  • 参股动作频频
    航空资本全线进军保险业
  • 人保称将审慎选择上市时间
  •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发布“中国宝安”研究报告的情况声明
  •  
    2011年6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新基金发行再现延期 或预示市场拐点临近
    今年来QDII基金持续战胜内地股基
    乱市投资的策略(上接A1)
    参股动作频频
    航空资本全线进军保险业
    人保称将审慎选择上市时间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发布“中国宝安”研究报告的情况声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参股动作频频
    航空资本全线进军保险业
    2011-06-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记者 黄蕾 ○编辑 于勇

      

      正当银行高调进军保险业的当口,航空资本亦悄然展开投“保”布局。近日,两家“海航系”企业洽购华安财险近20%股权;无独有偶,中国航空制造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也成为了安盟保险的中方股东。

      

      航空资本躁动

      总部位于深圳的华安财险,引起了“海航系”的关注。海航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携手海航酒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华安增资扩股,参股价格每股5元,金额及股比分别为8.75亿元、5亿元,12.5%、7.143%。议案于1月底签署,已经华安董事会通过,目前正等待保监会批复。

      “海航系”得以介入华安,源于后者近年来身陷偿付不足之困。截至2010年底,华安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9.41%;2011年初发行8亿元次级债,截至4月底已有6亿元认购款到账,偿付能力升至152%;据测算,增资扩股完成后,华安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升至400%以上。

      中航工业则将目光瞄准了位于成都的安盟保险(中国)。安盟保险(中国)原为外资独资企业,是法国安盟农业保险的中国分部。但进入中国7年来,深耕于农险的安盟,在排名表上却屡屡垫底。

      中国农险市场启动的难度超过了安盟的想象,没有摸索出适合的运营模式使安盟有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迫切感。中航工业的入主,使安盟从外资独资变身为合资企业,资本金从2.5亿元增至5亿元,中外股东持股比例各为50%。交易近日刚获保监会批复。

      中航工业入主后的前景引人遐想。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中航工业下辖200余家成员单位、有20多家上市公司。有媒体援引中航工业相关人士的话称,待保险公司盈利后,中航工业将考虑择机把保险这块装入到上市公司当中去。

      

      航空系保险待突破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多家航空公司悉数进入保险业。

      东航率先与台湾第一大寿险公司国泰人寿合资成立了同名的国泰人寿;南航参股了阳光保险;中国航空与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携手设立了中航三星人寿;参股华安前,海航集团与台湾新光人寿合资组建了新光海航人寿,紧接着海航旗下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又参股民安财险20%股权。

      业内人士认为,航空相关资本争先恐后要拿保险牌照,源于其冀望通过进入保险领域,迅速完成“向金融业扩军”的目标。而保险公司引入航空资本,主要看中后者的资金实力、经营规模大等优势;同时,航空资本自身有较大的投保需求,尤其是飞机机身等财险业务都被视作为行业“巨单”。

      但现状并未如预期般演绎。除南航入股的阳光保险近年来迅猛发展外,原本认为与拥有庞大资源及客户群的“航空系”企业合作,进而获得先机优势的其余“航空系”险企,表现平平,甚至期间有个别航空公司计划退出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