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力强者胜
——国学与现代资本市场漫谈之十一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这是衡量投资者面对风云突变的市场时高定力的标志。投资人只有把纷扰的心思“止”下来,截断群体非理性情绪的潮流,在投资规范的“戒律”约束下,才能让纷乱的心静止而后安定。只有内心安定,才能摆脱群体非理性对个体行为的干扰,才能面对电光声色般波动的行情从容安定。
投资者心理安定的境界有三个层次:一是“有寻有伺”,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踞地,首尾一贯,心态清净;二是“无寻唯伺”,不用太费心力,自然可以到达了安定心地;三是“无寻无伺”,意识自然清明,心如明镜。知致而知止,便能自然而熟练运用价值规律进行投资操作;但要保持这种境界而不退步,投资者还需要相关的法规来规定自己的行为、思想、语言等,才能在认识客观的自然规律与主观的社会规范中把握方向,中规中矩地止于自然社会交集处。
要让内心安定,不仅内心需要训练,外部需要有法规约束,还得有道家知致行为底线来保证内心的镇定。道家强调的是放下心中过度的占有欲望以达至内心的镇定,所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那么,在投资决定过程中,投资者如何筛选才会安心呢?
首先,对候选的相关产业要有个基本了解,只有合乎产业升级标准的公司才能入选。在现代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国际资本、国家资本、机构资本(厂商资本)和居民资本的四种力量博弈,分别掌握资源、政策、管理、技术、产品和市场六个要素。在笔者以力量模型为基础的产业升级新理论中,价值创造过程内含自然与社会的两重属性:一方面是人和自然之间在物质能量变换时所内含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人和人之间在社会利益分配交换时所表现的社会属性。
其次,笔者提出了产业升级六个原则或六标准,这些标准既有自然资源禀赋,也有社会资源禀赋,如政策、管理、工艺、市场、产品等。因为一个产业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下能否发展,不仅涉及国家政策、厂商管理、技术进步能否允许的问题,还有自然资源是否允许,特别是市场是否存在需求的问题。只有将产业或者厂商放在当下的历史时空下纵横比较,才能显现其未来发展与当下定位是否与时空环境吻合,投资者才能明了其考察的公司是否与自然、社会、文化的资源形成协同,提高生产率,进而提高业绩。
其三,不仅要了解具体产业发展的周期规律,还得对相关产业的具体公司面临的地缘政治或国际经济政治的特殊格局有个综合了解与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正处于自然与社会交错运动的剧烈变化期,如果将人工自然与人工社会类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代表了人类城市的标准,广大南方国家就代表了世界农村。经过二战后持续6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交错与磨合,当代世界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因为,无论G8同意与否,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G8已无力包办,需要新兴国家如“金砖”国家的协助与参与,因此,G20在解决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应运而生,部分替代了G8的功能,成为共同解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平台。在未来,随着世界经济由两极向多极方向发展,G20将与时俱进地提供解决世界有关问题的方案,世界事务将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代表共同协商,而不是 “定于一”即由美国说了算。比如2009年冬天东亚共同体的组成,由于涉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历史认知等巨大差异,难以形成各国可以一体化的共同规范,东亚各国近期可能无法达成大家共同遵守的“标准动作”,无法共同决定共同面临的事务。但是,欧盟由于具备共同的历史文化,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合与融合,在经济一体化完成后,正走向军事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因此,欧盟之定,首先是定于文化价值的统一,然后是经济统一,最后是政治和军事的统一,欧盟统一必然会产生统一的动作,从而提高对世界经济的话语权。
其四,对于处于不同地缘政治环境下的公司,即使处于产业发展的相同阶段,其估值也不一样。因为公司发展不仅有产业的共性,还有与所在地区或国家相关的文化、政治、经济、市场等个性相关。究竟是发达地区的业绩水平高,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业绩水平高,则要用产业升级六要素的具体指标来考察。因此,当QDII开始面向国内投资者时,对于同样产业的国别选择,将会直接影响投资业绩,这是中国投资者“国际化”过程中,必须要补的课程。
(作者系华宝证券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