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信息披露
  • 4:特别报道
  • 5:焦点
  • 6:产经新闻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公司前沿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个税改革的智慧
  • 放行地方债须全面考虑风险防范机制
  • 可否尝试非对称性升息?
  • 风险转嫁中国 力拓欲启用月度定价
  • 怀疑、看低中国银行业的理由经得起推敲吗
  • 食品添加剂信息永不对称
  •  
    2011年6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个税改革的智慧
    放行地方债须全面考虑风险防范机制
    可否尝试非对称性升息?
    风险转嫁中国 力拓欲启用月度定价
    怀疑、看低中国银行业的理由经得起推敲吗
    食品添加剂信息永不对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怀疑、看低中国银行业的理由经得起推敲吗
    2011-06-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汤闯新

      ⊙汤闯新

      

      在极力唱多中国股市几个月后,最近有些外资金融机构突然改口大肆唱空中国股市了。

      其实,中国股市还是和前一阶段时期的股市一样,中国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基本面也没有多大变化。为什么这些外资金融机构会突然由多转空?有太多的迹象表明,一些外资机构本来是想进来大赚一把的,然而,面对中国股市捉摸不定的低迷行情,他们实在耐不住寂寞,因此不能排斥他们想制造舆论试图从恐慌气氛中做空赚钱的可能性。

      银行股是沪深股市中的大盘蓝筹股,银行股的涨跌对沪深股市指数影响至大,自然也就成了某些外资金融机构下手的重点目标。近一段日子来,由于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的大肆做空沪深两市的银行股,使得不少市场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今年业绩颇多疑虑。

      那么,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今年究竟是增长还是下降?笔者的研究结果是,今明两年中国银行业的业绩不仅还会增长,而且还可能大幅增长。笔者的依据是:

      第一,虽然今年的中国金融货币政策由原来的宽松转为稳健,银根收紧了。但是,中国的货币发行量仍然还在大幅增长。2010年的人民币的货币发行增长量是25%左右,今年的人民币大约增发17%左右。货币发行减少的是增长量,并没有减少发行总量,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人民币总发行量仍然在大幅增长。因此,整体上中国金融市场并没有出现缺少流通性的现象。鉴于各地房价依旧高企不下,商品市场炒风依旧盛行,通货膨胀率还在上升,个别地区或个别行业出现货币流通紧缺现象是可能的,但这不是整体性的问题。就因为如此,央行还在不断提高银行的准备金率,收缩金融市场过量充裕的流通性。由此可见,作为金融市场中货币流动必经渠道的银行业的业绩增长,整体上还是有稳定的经济金融环境保障的。

      第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这五大银行,以国有资产为主要股东,主要担负着对中国大中型企业的金融信贷业务。五大行具有在全国各地的营业网点多,信用等级高,金融资质好的优点,国民因此对五大银行绝对是放心的,一般都会把钱存到这五大银行中。中国这五大银行的存贷款,比上年继续增长是可以肯定的。

      第三,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一年多来严厉调控政策下的持续低迷和房地产价格未来可能出现的下跌,并不会对中国的五大银行构成威胁。银监会对中国银行业的多次风险测试结果,足以证明中国银行业在将来面临房地产市场下跌中,是能在相当程度上承受房地产下跌的冲击的。这主要是因为五大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国有大中型工业生产企业,虽然今年时间还没有过半,但明年的贷款对象和贷款数量早已大致确定,所以五大银行的业绩增长,是完全有稳定的社会基础保障的。

      据统计,房地产贷款约占五大银行对外贷款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这些年来的累积记录也表明,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消费心理和储蓄习惯,90%以上的房地产贷款人,都是以稳健的消费贷款方式按揭买房的优质客户。换句话说,用银行贷款去炒房炒地皮的中国人,不到总房贷量的10%。也就是用银行贷款炒房的人,不到五大银行房贷总量2%至3%。更何况这些炒房者队伍中,也并非都是没有抗风险能力的。因此,即使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有部分炒房者崩盘,致使银行出现坏账,想必也不会对五大银行的整体业绩造成显著影响,更不可能对银行的整体金融安全造成冲击。

      第四,因为随着中国的银行业今年减少了原来的房贷打折幅度和对房地产贷款的优惠利率,甚至逐渐取消了原来的房贷打折贷款业务,有些银行的房贷利率反而超过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银行的业绩应该会因此从中收益,由此推论,今明两年五大银行的利润收入反而会由此得到提升。

      因为中国政府金融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货币发行量增幅比去年稍有减少,或者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进入调整,有些外资金融机构于是便怀疑、看低中国银行业的业绩,事实上这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没有充分理由支持的悲观估计。

      出于利益考虑,某些外资金融机构大肆做空中国股市和中国银行股,实是一种非理智的行为。最终他们将会为自己的错误判断付出代价。今年年底前后,我们就可以看到结局。

      (作者系知名独立财经分析人士,著有《美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