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地产投资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私募清盘以到期结算为主 过半产品取得正收益
  • 专访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银行再融资“并不可怕”
  • 建行携手银联打造移动支付“新航母”
  • 股市正在去“泡沫化”“投机化”(上接A1)
  • 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获准营业
  • 机构一线
  • 减银行买保险
    社保百亿资金为何青睐人保?
  • 创新融资模式 河南城商行“打包”招商
  •  
    2011年6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私募清盘以到期结算为主 过半产品取得正收益
    专访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银行再融资“并不可怕”
    建行携手银联打造移动支付“新航母”
    股市正在去“泡沫化”“投机化”(上接A1)
    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获准营业
    机构一线
    减银行买保险
    社保百亿资金为何青睐人保?
    创新融资模式 河南城商行“打包”招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访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银行再融资“并不可怕”
    2011-06-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潘琦 ○编辑 颜剑

      ⊙记者 李丹丹 潘琦 ○编辑 颜剑

      

      27日下午,中信银行行长陈小宪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面对记者的提问,这位曾六度入选《银行家》“中国十大金融人物”的银行家风趣、随和,同时又反应敏捷,思维清晰。

      作为一位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对于目前多家银行再融资的现象,陈小宪表示,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反映,也是顺应监管体系逐渐完善、健全的趋势。从这些角度看,银行再融资是必要的和正面的。但是,上市银行应该尽量减少融资频率,使得股本回报保持稳步的、高的比例。

      

      配股不会受“唱空”影响

      今日中信银行在A股的配股即将进入缴款阶段,H股的配股则会在7月初启动。而目前,中资行在H股频遭“唱空”,也遭遇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抛售。

      对此,陈小宪称,“我非常有信心,中信的H股配股不会受此影响。”支撑他这一观点的原因有三。其一,中信银行近几年的业绩在业内获得好评,在银监会监管的排名序列中,中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最高级。在公布的业绩中,中信的ROA和ROE都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佼佼者。其二,此次配股的融资构成决定了其会较少地受市场影响。因为此次是A+H股配股,老股东已经承诺全额参与配股,他们占据的比重有76.8%,真正需要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60亿,其中香港43亿,内地17亿,这样的数额几乎对资本市场不会产生影响。其三,到目前为止,中信在与老股东的沟通和其他股东的沟通中,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回应都是正面的。

      

      银行再融资“并不可怕”

      陈小宪表示,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内地银行的再融资相对快一些,甚至在2006和2007年,还有去年和今年形成了“融资共振”。

      “从银行的角度讲,股权融资总是它的一个话题。不管是有的银行上市两年就再融资,还是我们中信银行上市4年以来的第一次再融资,银行都必须要进行股权融资,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对于银行业下一步融资的展望,陈小宪坦率地认为,将来银行业肯定还会有融资计划。从大背景来讲,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反映;从微观的角度讲,这是监管当局逐渐完善、健全监管的一个过程,银行需顺势而为。从这些角度看,这是必要的和正面的。

      当然,作为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者,陈小宪也坦诚,本着对社会、股东负责的角度讲,银行应该尽量减少融资频率,尽量使得股本回报保持稳步的、高的比例。

      在股本融资以外,陈小宪肯定了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方式。今年以来,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加入发行次级债的大军。

      陈小宪认为,次级债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便宜的,相对于银行经营者来讲是合算的。因为资本是最昂贵最稀缺的资源,用债的形式来补充资本成本是划算的。“中信肯定会按照银监会要求的比例来操作,因为银监会对核心资本与次债的比率是有严格要求的,一方面我们不会跃过这个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不会把这种好的机会闲置。”

      

      银行业贷款风险可控

      近半年来,包括惠誉在内的多家国际机构反复提示中国银行业贷款风险。陈小宪表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后,随着经济周期到来,对于银行来讲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在这一两年,国家宏观调控采取一些措施会对银行的某些资产产生一些影响,比如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等。但是陈小宪对于中国的银行业颇为自信,“我认为中国的银行面对这种压力还是能承受住。”

      他表示,中信银行对房地产、“两高一剩”、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都做过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在一定的限度内,对贷款质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对房地产贷款做了房价波动30%左右的测试,结果显示这对于我们的不良率和不良额会有影响,但是不会很严重。”

      去年年初以来央行已经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对银行的流动性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陈小宪表示,在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的冲击,商业银行本身对流动性压力也有一定准备。比如中信银行对于流动性的问题,保持到每旬都在做压力测试。“因此,一方面政策收紧会对银行流动性有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中信是能够提前做好工作,把损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