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特别报道
  • 16: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公司巡礼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企业海归老总们的短板
  • 高度警惕人民币单边急速升值风险
  • 有效控制央企海外投资风险的
    最佳办法
  • 半年白辛苦,心情真郁闷
  • 日本“退回发展中国家”?
  • “电荒”或将是推进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契机
  •  
    2011年6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企业海归老总们的短板
    高度警惕人民币单边急速升值风险
    有效控制央企海外投资风险的
    最佳办法
    半年白辛苦,心情真郁闷
    日本“退回发展中国家”?
    “电荒”或将是推进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契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日本“退回发展中国家”?
    2011-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鸿斌
      陈鸿斌

      日本社会在发生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危机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异常现象,让世人甚至对日本的国家定位也产生了某种怀疑。

      例如,在今年地震发生前,日本对其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信心满满的,从未曾担心过,他们总认为诸如电力不足这样的问题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日本早已超越了这个阶段。但是千年一遇的毁灭性海啸,使得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完全报废,东京电力公司的发电能力一下子减少了30%以上。全国三分之二的核电机组相继停止运行,导致供电能力明显下降。随之而来的电力紧缺遂成困扰日本经济的头号难题。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并因零部件供应链的中断而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也明显影响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进度。虽然社会各界提出了各种削峰填谷和节电的方案,但不开源,光节流毕竟是杯水车薪,难以根本解决问题。于是各企业为加快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纷纷求购柴油发电机,以便减少供电不足的影响。

      诸如三菱重工等公司生产的柴油发电机,以往几乎都是外销,其客户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在那些国家,因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停电是家常便饭的事,所以大多数企业都须自备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而日本国内根本没有这样的需求。然而地震发生后,供需状况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日本国内的加急订单如雪片般纷至沓来,猝不及防的三菱重工等公司一时难以招架。于是该公司驻东南亚的员工,只能向当地的客户苦苦哀求,希望他们能在眼下这一“非常时期”,将这些发电机先让给日本国内的企业,因为那些企业迫切需要这些发电机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尽管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很不习惯“加塞”,但在危机当前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放下身段,请求对方谅解。好在东南亚各国对日本的受灾情况都十分了解,对这一突发状况表示理解。但很多日本人对此却大惑不解:怎么这次地震竟将日本“震”回发展中国家的状态了?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打住。由于核电的安全性受到了日本国民的强烈质疑,今后日本的核电比率不仅无法进一步提高,甚至就连目前的比重也难以维持,那取而代之的主要就是火电。与核电不同,火电是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这又牵涉日本的减排承诺。早在今年4月5日,菅直人政府就做出一个决定,即在今年年底于南非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上,要求在执行《京都议定书》协议上对日本予以“个案处理”,因为日本遇到了地震这样的“不可抗力”,无法兑现原先的承诺。《京都议定书》的一条主要原则就是: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日本政府的上述决定,说白了就是不愿再按发达国家的标准减排,而希望按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予以“照顾”。对此前始终以“环保技术最先进”而自诩的日本而言,可以想象,提出这一请求的心境是多么难堪。

      说来也巧,就在去年年底,东京大学一位学者出了一本书,书名就是《倒退回发展中国家的日本》。笔者理解,这里所说的“发展中国家”,准确说应为“中等发达国家”,也就是比发达国家要低一个档次。但即便如此,当初许多人看到这一书名,仍颇不以为然,觉得是作者在“耸人听闻”。不过几个月后发生的一切,无疑为该书提供了许多最鲜活的案例和注脚。

      按照该书提供的论据,日本的人均GDP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先超过了英国,到80年代后期又超越了美国,由此实现了明治维新以来“赶超欧美”的夙愿。但此后不久日本的泡沫经济就破灭了,于是经济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徘徊不前局面,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又反超日本。2010年,美国的人均GDP 为47132美元,连新加坡也已达到42653美元,而日本却还停留在42325美元。由于这些年来日元对美元基本上保持着上升的势头,所以,如从购买力平价这一角度来看的话,这一趋势就更为明显,新加坡早在1994年就将日本甩在后面。倘若日本不能尽快走出通缩怪圈、急起直追的话,则日本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就更无从谈起。在亚洲都无法保持领头地位,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的身份岂不是越来越尴尬了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使数以亿计的穷人告别了贫困,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其中也有少数人因灾或因病而返贫,因此防止返贫成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巩固已有的成就,少走弯路,避免踏入陷阱,是每个国家都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日本在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后地位一路下滑,显然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实现赶超欧美的既定目标后,未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时至今日,走马灯式的日本政府仍是滑到哪里算哪里,根本顾不上什么长远的发展战略。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