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特别报道
  • 14:特别报道
  • 15:特别报道
  • 16: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调查
  • A8:公司巡礼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企业海归老总们的短板
  • 高度警惕人民币单边急速升值风险
  • 有效控制央企海外投资风险的
    最佳办法
  • 半年白辛苦,心情真郁闷
  • 日本“退回发展中国家”?
  • “电荒”或将是推进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契机
  •  
    2011年6月30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企业海归老总们的短板
    高度警惕人民币单边急速升值风险
    有效控制央企海外投资风险的
    最佳办法
    半年白辛苦,心情真郁闷
    日本“退回发展中国家”?
    “电荒”或将是推进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契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电荒”或将是推进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契机
    2011-06-3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纪鹏 李 征

      ⊙刘纪鹏 李 征

      

      自今年3月以来,我国许多地方相继出现了“电荒”现象,目前已经波及十几个省份,并大有随着用电高峰期的到来愈演愈烈之势。已经有人预测,今年“电荒”的用电缺口堪比2004年,情况甚至可能更加严重。对于造成“电荒”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有人将矛头直指煤炭价格的大幅攀升,也有人认为电网垄断不愿让利才是罪魁祸首。那么,令电荒蔓延全国的真正原因究竟何在呢?

      从表象上看,“市场煤、计划电”导致的火电企业亏损、东部装机硬缺口、水电出力不足等都是原因,不可否认,的确存在一些区域性和结构性因素。比如,江苏、浙江、广东在火电装机上的缺口。湖南、湖北等省今年水电出力不足等;然而,最主要的原因仍然在于煤电矛盾这一体制机制痼疾。

      比如,在山西、山东、贵州、河南这些传统产煤大省出现了缺煤停机,实在是咄咄怪事,为何?火电上网电价过低。这直接导致部分发电企业由于电价调整没有到位,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采取种种办法停发少发。按照一般经验,全年火电利用小时介于5300-5700小时之间,代表电力供需基本平衡。2004年是5991小时,而2010年是5031小时,按今年一季度情况,全年将不足5100小时。这说明,从全国情况看,并非装机不足,而是利用不足,也就是说火电企业发电积极性严重受挫。

      火电亏损造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火电投资比例大幅下降,火电投资占比2005年以来大幅下滑34.3个百分点至2010年的36.0%。由于风电及水电的利用小时明显低于火电,这也加剧了电量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的状况。

      但究其本质,行政审批才是制造“电荒”的幕后之手。目前,我国电力供应以火电为主。市场煤价是随市场供需变化不断波动的,但上网电价却由行政审批确定。当市场煤价节节攀升,电价却迟迟难动,或者即使动了,煤价也跟着电价涨,很快便侵蚀了电价调整的利润空间(尽管4月上调了十余省上网电价,但是,5月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仍然亏损16.9亿元,亏损额与上月基本持平),以致火电企业永远在喊亏。这种“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矛盾的不断加剧,最终使得发电企业不得不纷纷闲置产能,减少亏损;于是,便有了一边大规模“电荒”,一边火电机组容量纷纷关闭闲置的奇怪现象。

      作为上一轮电力改革的成果,《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引发了很多争论。有人说改革不彻底,也有人说改革应抓电价,而不是进行对发、输、配、售等企业组织环节的简单拆分。相较而言,笔者更加赞同第二种观点。电力改革的关键,不是不计成本和代价的人为制造若干竞争主体,而是打破电价的行政性垄断。单一强调拆分电网,不仅对推进电力改革进程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加大改革风险。因此,拆分电网仅仅改了电力企业组织体,并没改革行政审批电价制,而电荒隔5、6年就来一次的真正原因,并非电网企业的经济性垄断,而是来自行政部门审批电价的行政性垄断。要想真正解决我国电力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将电价背后的行政审批之手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切实推进电力体制改革。

      然而,行政审批权与利益紧密相连,令这样的改革难度陡增。但如果让这样的体制维系下去,我们就永远难以走出在“电荒”和电力过剩中不断循环的周期性怪圈,市场化的改革也只能是空谈。

      事实上,现在我国电力行业的改革也的确存在着不进反退的现象;不但电网改革与市场化电价改革难以推动,发电竞争甚至还在走着回头路。在不合理的价格机制下,外资与民资的发电企业难以为继,数量骤减;五大电力集团也只能苦苦支撑,而这样的支撑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当企业终因负债率过高难以运转,会是什么结果呢?

      因此,要解决我国电力改革中的种种问题,就必须毅然打破种种利益链条的捆绑,放弃现有的电价模式,加大对行政垄断体制改革的推进力度。不能再次把改革的视线转移到“输配分开”上去。

      30多年的经历表明,中国的经济改革往往在危急关头方有推进;“电荒”既是一场危机,更是一个契机。我们如果能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就有可能改变旧有的行政审批体制,推进我国电力行业走上市场化道路,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进行纠偏。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力改革才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电力行业才能够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刘纪鹏系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征系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