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竞标
—— 基金评奖资格的申报前后
⊙周宏
2010年1月11日下午,副总编李彬召集基金部、数据库部、技术部等部门开会,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证监会决定对基金评奖资格进行会员制管理。根据新规,未来业内所有的基金评奖奖项,都必须通过监管部门的专家委员会审核,并加入证券业协会,接受行业的自律监管。而未获会员资格的基金评奖项目,基金行业不得再引用其评奖结果。
这意味着,2010年前,全国五花八门的各类基金奖将彻底洗牌。对于业内最早从事基金评奖的上海证券报来说,此战志在必得。
但这个考验相当严峻。据当时了解的情况,基金的监管部门有意识“抬高门槛”,首批获得评奖资格的媒体,其整体方案水平不能低于专业评级机构的标准。这意味着每一个上报的基金评奖方案都必须有完整的基金评奖理论体系、基金分类体系、奖项设置方案,以及可靠的、可验证的数据提取流程、数据库及网站建设。对于所有基金评奖机构来说,这都是不小的考验。
另外,准备时间也是个考验。根据北京传来的信息,最快春节前后,初步方案就必须出炉。监管部门的专家审核会的时间最晚大概是3月份。屈指算来,只有不足100天的准备时间。尽管领导宣布“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的倾斜政策,但首次部门联席会后,大家都觉得压力在肩。
部门分工很快出来了,基金部牵头,负责整体评奖方案的制定,数据库部配合担任数据库的清洗和整理,技术部负责相关的技术资料的撰写,网络运营和美编负责网站的成形上线。而为了抢进度,时间耗费更长的任务通过进一步拆分同时开工。这种类似“隧道两头掘进”的做法,让人油然而生重大工程的感觉。
项目启动初期,一个星期内开了四次会,大家普遍反映时间实在太紧,跟不上需要。但领导一点也不松口,时间节点绝不能延后!上证报的方案必须参与首批评审会。于是,加班、熬夜、开会、再修改、再熬夜成为了当时所有“参战人员”的共同特点。
基金评奖方案,最重要的是它的评奖原则和理论体系,但在这方面我们的经验不多,因此,特别需要外脑的启发。北京的同志这时候帮了大忙,王文清发挥关系把一家券商的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给请来了。报社领导也亲自出面拜访监管部门获得了重要的意见,这对我们制定具体方案帮助很大。
相比我们了解到的其他媒体的一些方案,我们“金基金奖”的整体立意是有优势的,和我们“长期性、公正性、客观性、一致性、公开性”的评奖原则,以及“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操作原则相比,其他媒体还停留在“豪门盛宴”这样比较粗线条的定义,以及公司规模优先这样的市场营销导向上。这给我们制定的“更公正、更客观、更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导向留下了充分超越的空间。领导也支持我们的判断。
确立了大方向后,整体方案进入修改进程,依旧是“开会、熬夜修改、再开会、再修改”的过程,更多的其他部门同仁加入进来一起奋战。同时,更多外脑加入进来,上海证券、银河证券、晨星等机构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另外,在产品分类体系制定上,不同产品的长期业绩比较上,我和业内一线的投资总监沟通过很多次,引入了他们很多日常考核的真知灼见。
在做了充分准备后,2010年3月,王文清、我、张力群、刘重才代表报社,在北京香山参加了证监会关于基金评奖方案的第一次专家审评会,获得了专家很好的评价。当中午时分,我们走出香山的那一刻,我们知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