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新基金发行已然迈入大提速与大扩容时代。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共成立新基金108只(A、B类合并为一只计算,ETF联接基金单独计算,下同),远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数量也由此突破800只大关。不过,在新基金密集发行的同时,新基金首募规模却呈下降趋势,“数”与“量”的悖论成为公募基金心头挥之不去的烦忧。而上半年市场的持续低迷催生了低风险产品的大爆发,成为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市场的一大特色。
⊙本报记者 郭素
基金总数突破800只
从年初开始,今年的新基金发行就以高调的姿态热闹开场。基金公司踌躇满志,纷纷宣称将密集申报发行新产品,有公司计划年内上报8只,有的则制定了10只的目标。业内人士年初就指出,新基金密集发行将成为今年常态。
新基金密集发行的预期果然得到市场验证。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成立新基金108只,而去年同期仅成立新基金64只,增幅高达约70%。中国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为704只,那么加上2011年上半年成立的108只,我国基金数量已经突破800大关。
新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的发行市场格外热闹,多只基金同日发行、一家公司同步发行几只基金产品的情况比比皆是。5月16日,有7只新基金同时上架发行,创下2011年以来一天之内新基金上架数量的新纪录。此前,在1月4日和1月6日,这两日也都有6只新基金同步亮相发行。事实上,新基金发行在5月份达到高峰期。5月份同步发行的新基金达到28只,创下2010年11月份以来的新高。从基金公司角度来看,有大型基金公司同时发行两只产品,甚至三箭齐发。
基金公司发行热情再高涨,也要看银行渠道脸色行事。尤其在6月份以来,银行揽存压力骤升,基金纷纷卖不动,迷你基金和延期发行情况层出不穷。就在6月最后一周,仅有2只新基金进场发行,在发基金数仅为9只。而6月以来成立的新基金中,低于5亿元的基金有13只,最低者不足3亿元,其中一些大型基金公司首募成绩也并不理想。
不过,新基金密集发行态势在7月有望逐步回归。目前,包括易方达、嘉实、广发、华宝兴业、富国、天治等公司旗下基金已确定7月发行档期,据粗略统计在7月发行基金可能达到20只以上。
根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截至6月24日,今年以来获批新基金总数为146只(其中已经成立108只),与此同时,新基金申报还在继续正常进行。业内人士预测,按照目前的审批和发行速度,全年成立的新基金数量有望达到200只。
平均首募规模创新低
半年发行108只,去年全年才153只。毫无疑问,今年新基金发行数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在发行总数风光的背后,却掩盖不住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下降的尴尬。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今年以来新基金总募集规模为1769.25亿元,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6.38亿元。去年同期,新基金总募集规模1110.52亿元,平均募集规模17.35亿元,而去年全年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19.94亿元。
天相数据显示,在2007年的牛市中,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达到70.22亿元。在市场低迷的2005年和2008年,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均不足20亿元。 2010年新基金募集平均规模约为20亿元。由此可见,2011年上半年新基金首募平均规模创下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与此同时,新基金首募规模分化的态势也愈演愈烈。在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中,13只新基金首募规模超过30亿元,但也有9只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不足4亿元,其中3亿元以下的有2只。规模最大的是汇添富社会责任,首募规模达到56.22亿元,而募集资金规模最小的1只仅2.9亿元,首尾相差约20倍。总体来看,108只基金中有50只基金首募规模在10亿元以内,可以说,10亿元以内的小基金成为今年发行常态。
在不少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看来,今年以来的新基金发行着实成了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赔本生意。“多只基金同步发行,渠道挤成一锅粥,有些小公司的新基金头一天甚至没卖出一分钱。我们市场人员四处奔走,为卖基金忙得焦头烂额。而在银行面前,我们中小基金公司毫无议价能力,发个10亿左右还能勉强保本,那些5、6亿的,实在是亏本赚吆喝啊。”沪上一中型基金公司市场总监无奈地对记者表示。
可是,即使是不赚钱,还是要拼命发。因为在目前基金行业左手倒右手的存量游戏下,“你不发新基金但别人发了,意味着你的存量有可能变成别人的增量。”而存量规模对基金公司来说,意味着管理费收入,也意味着股东考核指标。
与年初的豪迈气势相比,不少基金公司在现实面前纷纷调整首募目标。“我们公司已经对今年新基金首募规模下达了指标,目标是保4亿争5亿,而这一要求与过去动辄超10亿的首募要求相比,降幅过半。”日前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降低首募目标是不得已之举,今年,虽然多次造访银行,但是银行普遍表示支援力度有限,一方面由于市场上产品过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市场瞬息万变,一旦市场走弱,发行就会陷入困境。从目前情况来看,只能力保产品成立。”
低风险产品“井喷”
发行市场有不好卖的产品,但也有相对好卖的产品。低风险产品就在今年上半年大放异彩,尤其是分级债基、保本基金的热销成为发行市场一大特色。
从数量上看,低风险产品几乎可以与偏股型基金抗衡。财汇数据显示,在上半年成立的108只基金中,低风险产品就有44只,分别为债券基金28只,保本基金13只,货币基金3只;包括指数基金在内的偏股型基金51只;QDII基金13只。从募集规模上看,低风险产品达到782.78亿元,占总募集规模的约44%。而与去年同期相比,2010年上半年仅发行6只低风险产品,包括5只债基和1只货币基金。
低风险产品的走俏不仅体现在发行数量上,在市场人气上也完胜股基。尤其是分级债基多番上演一日售罄神话,博时裕祥分级债基首日发行就达A份额的发行上限32亿元;富国天盈A份额一日便吸引了近70亿元资金的认购。此前,3月份广发聚祥保本首募规模也达到41亿元。而与之相比,今年以来最小股基首募规模还不足3亿元。
“债券型基金与保本基金都属于低风险品种,今年以来市场持续低迷,催生了投资者的避险需求,低风险产品相比以往受到更多的青睐。”对于低风险产品的热销,浙商证券基金分析师如是解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创新基金产品层出不穷,不乏一些比较卖座的特色产品。首当其冲的就是分级债基,其产品的亮点在于结构化的设计,A类份额一般约定收益率,且高于同期银行定存,对低风险的投资者很有吸引力。再如黄金基金契合了目前的抗通胀需求也受到热捧,诺安基金首发全球黄金基金取得了约32亿的规模,易方达黄金基金5月份发了26亿,嘉实基金也将于7月发行。此外,行业细分基金、新兴产业指数基金也频频出现,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品种日益繁多。
从更深的层次看,无论是低风险产品的爆发式发展,或是各产品首发规模的“贫富不均”,其背后都有一个重要推手—市场之手。在监管层多通道审批制度实施以来,新基金发行不断提速,各基金公司积极抢滩登陆市场同时,市场也在自由选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正如一位基金分析师所说,“新基金发行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新基金批文不再是稀缺资源,市场之手会真正影响到基金发行,基金产品的优胜劣汰机制也会由此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