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丹丹 见习记者 潘高颖
央行行长周小川8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参加国际经济学会第十六届全球大会时表示,现在大众广泛关注的是同比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数据,事实上货币政策依据季节因素调整后的CPI环比年化率数据更为直观,否则有较大的基数效应。
他指出,国内习惯于以同比为主,所以对CPI数据可判断性不是很好。此前,央行于7月7日启动年内第三次加息,市场普遍认为,推动央行此次加息的最主要动因是6月份CPI同比增速可能会触及高位。
对于货币政策的目标问题,周小川指出,中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很难仅仅盯着控制通胀这一个目标。中国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为低通胀、经济增长、较高就业率及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周小川表示,单一政策目标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顺畅,即央行调整政策利率,会传导至长期利率,会刺激或抑制投资,最终影响增长和就业,“但这一传导机制是受各种条件制约的。”
其二,国际收支账户无需央行干预。但在中国,当国际收支账户出现巨额顺差时,“我们就得用基础货币来干预外汇市场,以达到收支基本平衡。”然而顺差又是贸易政策、经济政策及汇率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中国难以采用单一货币政策目标。同样出于这两个原因,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中国不能仅仅依赖价格工具;相反,数量型工具往往必要、甚至在某些场合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谈及零下界利率时,周小川表示,现在全球都在探讨应对零下界的政策。现在有很多央行利率接近零,涉及流动性陷阱,“利率降到零以下时,通常陷入囤积现金和惜贷的情况。”他接着指出,零下界利率是货币工具有效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零下界利率,是指名义利率已经调整为零,仍需下调却无法下调。
针对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状况,周小川指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主要依靠经济结构调整来解决,央行货币政策主要是针对货币总量的,而不是针对结构性资金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