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金研究部研究员 梁浩
2001年10月1日,在互联网如日中天时,日本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高调开通全球第一个3G网络,携其i-mode模式,在东京、大阪、横滨等地区提供视频电话和移动多媒体业务。这成为当时行业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之后不久,网络泡沫破灭,全球如NTT般耗巨资购买3G牌照的运营商,陷于3G长期难以盈利的悲催中。资本市场十年几乎无科技股行情。产业内一度出现“3G无用”的悲观论调。然而,在这场由设备商推动,运营商和资本市场买单,之后又仓皇而逃的短暂闹剧背后,市场规律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毫无声息,一步步等待着技术的突破、人气的汇聚直至最后的爆发。
2009年以来,移动互联网以其汹涌的数据流量,渐行渐近。十年前的故事,正在变成现实。过去三年,美国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增长约30倍,而拥有IPhone的AT&T则增长50倍。2010年2季度时,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月流量达到约22.5万TB。思科则预言,至2015年,全球接入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将达到71亿部,移动互联网的年数据流量则达到75EB,较10年增长26倍。届时,移动互联网可能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在国内,虽然3G网络发展较晚,但数据流量却毫不滞后。中国移动的数据流量从09年485亿兆,增长至10年的1030亿兆,网络利用率瞬间大幅提升。联通3G用户的平均月数据流量也逐步攀升。数据流量背后,各种新内容层出不穷,游戏《愤怒的小鸟》下载超过1.4亿次,植物大战僵尸风靡全球,国内手机微博不断捧红草根人物。产业链十分热闹。
苹果公司无疑是这场变局的缔造者。硬件方面,苹果采用多点触控式电容屏,大大改善了手机界面,使用户摆脱WAP资源的束缚,轻松接入互联网。在软件方面,首创了程序商店,汇聚了开发者和用户的产业链平台,形成内容市场,为移动互联网源源不断的注入内容血液。然而,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谷歌的安卓平台,也在08年加入到移动互联网的阵营中。至2010年年底,短短两年之间,安卓便在北美超过苹果占据26%的市场份额。而低迷摩托罗拉,在09年采用安卓系统后,复苏的态势明显。除了苹果与谷歌的对立,微软的WM,以及诺基亚的Megoo也紧随其后,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线。
此刻,虽然苹果的领先优势仍然存在,但后继者咄咄逼人的态势业已形成。为了应对模仿者的竞争,高调的苹果违反常态的将IPAD定了个地板价。摆出个“除非比我好,否则别想比我贵”的态势,让产业链叫苦不迭。2010年,这些在移动互联网硬件市场中上演的好戏,无疑成为市场即将兴起,各大厂家抢夺地盘的很好写照。而国内参与其中的硬件厂家,也获益匪浅,苹果产业链中的莱宝高科,股价也一度从年初的18元最高涨至70元。中兴、华为的终端借助谷歌平台,在全球迅速占领中低端市场。在内容市场上,《愤怒的鸟儿》也成为大家膜拜的对象,很多人总结这款游戏成功的因素,更多的人加入到复制的行列中,推动APP中的程序数量屡创新高。
除了在娱乐、社交网站两大类应用之外,移动互联网也开始逐步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中。移动办公必然成为未来的趋势,LBS(位置服务)让我们随时在查询周围的饭馆、银行、加油站等,而针对保险、城管等各个行业的应用服务业或者在酝酿中,或者已经推出成熟产品等待市场检验。按惯例,当3G用户数渗透率达到10%时,行业口碑相传的马太效应将会出现,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内的这个爆发点将在2011年出现。作为战略信息产业之一的新兴信息服务业,已做好了快速发展的各种准备,静待市场的接纳。
回顾十年前,曾经在网络泡沫时期,使资本市场垂涎的很多故事,今天正逐步走到前台。其中所蕴含的投资机会,值得我们细细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