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调查·产业
  • 11:信息披露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市场·观察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违约大限临近 伯南克对QE3“松口”
  • QE3会不会来?
  • ■环球速递
  • 碳税?幌子而已
  • 市场逐渐对“降级”免疫
    欧央行吹响托底“集结号”
  •  
    2011年7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5版:财经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 5版:财经海外
    违约大限临近 伯南克对QE3“松口”
    QE3会不会来?
    ■环球速递
    碳税?幌子而已
    市场逐渐对“降级”免疫
    欧央行吹响托底“集结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QE3会不会来?
    2011-07-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郑晓舟 ○编辑 朱贤佳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在褒贬不一的说辞中落幕。接着,大家开始讨论QE3会不会来。

      这两天美元走弱,金价走强。一般而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示着通胀风险,而通胀预期本应拉低美国国债价格,推高长期利率。但令人担忧的是,不久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年来首次跌破3%,这似乎预示着市场对QE3的到来存在强烈预期。但笔者以为QE3至少不会马上来。

      认为QE3即将来到的人士主要考虑到在当前欧债危机悬而未决,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此时,美联储如果不再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反而收紧银根,不利于从全球范围内化解欧债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此外,美国国债达到法定上限,违约可能性上升,阻止这一切发生的谈判却毫无进展。继续印钞,拉低美元价格,以此变相降低美国的偿债压力,也可能成为一种选择。

      诚然,这些因素值得担忧,但是要解决美国经济深层次的问题,使美国经济重新走上良性增长的道路,并非再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可解决。

      首先,QE2的成效并不明显。现实表明美国经济仍然处于一种胶着状态,并没有明显的复苏迹象。最近失业率数据呈现出上升势头,从3月份的8.8%增至6月份的9.2%。与此同时,食品和汽油价格的上涨同样削弱了国内经济增长。

      失业率这个一直困扰美国经济的问题,并没有在QE1和QE2中得到解决。事实上,在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政策以来,除美国股市表现稍好外,实体经济问题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缓解。

      其二,通缩阴影暂弱,在通胀苗头显现的情况下美联储不可能长期维持低利率,而要启动QE3,就不得不继续维持低利率水平。

      之前的会议纪要暗示美联储正在视情况酝酿逐步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步骤。投资者关注美联储退出策略的原因在于,如果它决定抛售证券,则有可能打压民间所持债券的价格,同时推高这些债券的收益率。但仔细研究美联储之前的证词,最有可能的一种方式是退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不会出售任何证券,而且以后也只会采取逐步出售的方式进行。

      QE3不会马上来,但是美联储也不会采取立即退出的政策,而是会选择一种“虚拟退出”的方式,也就是说其短期内并不会抛售所持有抵押贷款证券,而在真正上调短期利率之后再向市场逐步抛售。届时,市场早已充分消化美联储退出可能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