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市场调查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路演回放
  • A7:资金·期货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新产品发行“不给力” 基金公司自购“救急”
  • 认同趋势券商不再观望 业内打响投顾人才“抢夺战”
  • 机构一线
  • 车险监管风暴升级 手续费差异化提上日程
  • 农行今日迎来
    51亿限售股解禁高峰
  • 拍卖公告
  •  
    2011年7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机构
    新产品发行“不给力” 基金公司自购“救急”
    认同趋势券商不再观望 业内打响投顾人才“抢夺战”
    机构一线
    车险监管风暴升级 手续费差异化提上日程
    农行今日迎来
    51亿限售股解禁高峰
    拍卖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产品发行“不给力” 基金公司自购“救急”
    2011-07-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新产品发行“不给力”

      基金公司自购“救急”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6月份以来,新基金发行再度陷入艰难境地,部分新产品募集不尽理想。为了给旗下基金发行摇旗呐喊,部分基金公司自掏腰包以解燃眉之急。统计显示,6月以来基金公司用于投资旗下基金的申购资金总额近亿,其中96.07%用于自购旗下新基金。

      

      自购新基 护驾发行

      在某只6月末成立的QDII基金的合同生效中可以看到,该基金募集份额约4.47亿,但其中该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认购此基金份额为2500万份,公司员工参与认购663.29万份,“自己人”认购份额占比超一成。该基金由此成为近期自购占比最高的新基金。

      这并非个案。数据显示,6月以来,共有6家基金公司宣布运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10只基金,共动用资金9648.85万元;其中,认购新基金6只,认购金额为9269.85万元,占自购资额的96.07%。

      分析人士称,6月以来银行渠道揽存压力激升,新基金发行面临严峻挑战,很多基金此前都制订了颇高的销售指标,但实际销售情况却不尽理想,为了给发行保驾护航,特别是为了确保部分QDII、指数型新基金能够成立,所属基金公司不得不自掏腰包,以解燃眉之急。

      “从最近成立的新基金情况来看,首募规模普遍较小。”某基金研究机构总监告诉记者:“年中存贷考核是银行此前最为关心的事情,一方面注意力的转移使得新基金发行动力减弱,另一方面为了揽存,银行拼命发行理财产品,更是对新基金发行施加‘挤出效应’。在此种情景下,一些基金公司只能考虑以自购方式‘自救’。”

      

      自购老基 看好后市?

      金鹰基金7月14日发布公告称,拟运用固有资金于7月18日开始的10个交易日内通过代销机构申购旗下金鹰红利价值基金1000万元以及金鹰行业优势基金2000万元。资料显示,上述两只基金分别成立于2008年12月4日和2009年7月1日。

      有分析人士将此解读为基金对于后市投资机遇渐显的乐观预期。“近期市场出现诸多微妙变化,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看,盈利下滑并不严重,近期唱红势头有望延续。出手自购或暗示基金认同后市投资可期”。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无法仅凭个别基金的自购或赎回来判断市场后续走势。该人士表示,近期表示将要自购的基金并不多,自购金额也有限,并不具备代表性。

      从近期基金自身对于行情的展望来看,谨慎乐观者占多数。华安基金表示,当前市场已经处于底部中,但市场信心要得到充分修复则要等到通胀确定性趋势回落、货币紧缩松动;南方基金也认为目前市场仍处底部区域左侧,向下空间非常有限。其总体判断三季度市场震荡筑底,至四季度则将逐步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