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发行“不给力”
基金公司自购“救急”
⊙记者 丁宁 ○编辑 张亦文
6月份以来,新基金发行再度陷入艰难境地,部分新产品募集不尽理想。为了给旗下基金发行摇旗呐喊,部分基金公司自掏腰包以解燃眉之急。统计显示,6月以来基金公司用于投资旗下基金的申购资金总额近亿,其中96.07%用于自购旗下新基金。
自购新基 护驾发行
在某只6月末成立的QDII基金的合同生效中可以看到,该基金募集份额约4.47亿,但其中该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认购此基金份额为2500万份,公司员工参与认购663.29万份,“自己人”认购份额占比超一成。该基金由此成为近期自购占比最高的新基金。
这并非个案。数据显示,6月以来,共有6家基金公司宣布运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10只基金,共动用资金9648.85万元;其中,认购新基金6只,认购金额为9269.85万元,占自购资额的96.07%。
分析人士称,6月以来银行渠道揽存压力激升,新基金发行面临严峻挑战,很多基金此前都制订了颇高的销售指标,但实际销售情况却不尽理想,为了给发行保驾护航,特别是为了确保部分QDII、指数型新基金能够成立,所属基金公司不得不自掏腰包,以解燃眉之急。
“从最近成立的新基金情况来看,首募规模普遍较小。”某基金研究机构总监告诉记者:“年中存贷考核是银行此前最为关心的事情,一方面注意力的转移使得新基金发行动力减弱,另一方面为了揽存,银行拼命发行理财产品,更是对新基金发行施加‘挤出效应’。在此种情景下,一些基金公司只能考虑以自购方式‘自救’。”
自购老基 看好后市?
金鹰基金7月14日发布公告称,拟运用固有资金于7月18日开始的10个交易日内通过代销机构申购旗下金鹰红利价值基金1000万元以及金鹰行业优势基金2000万元。资料显示,上述两只基金分别成立于2008年12月4日和2009年7月1日。
有分析人士将此解读为基金对于后市投资机遇渐显的乐观预期。“近期市场出现诸多微妙变化,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来看,盈利下滑并不严重,近期唱红势头有望延续。出手自购或暗示基金认同后市投资可期”。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无法仅凭个别基金的自购或赎回来判断市场后续走势。该人士表示,近期表示将要自购的基金并不多,自购金额也有限,并不具备代表性。
从近期基金自身对于行情的展望来看,谨慎乐观者占多数。华安基金表示,当前市场已经处于底部中,但市场信心要得到充分修复则要等到通胀确定性趋势回落、货币紧缩松动;南方基金也认为目前市场仍处底部区域左侧,向下空间非常有限。其总体判断三季度市场震荡筑底,至四季度则将逐步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