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市场调查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路演回放
  • A7:资金·期货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新产品发行“不给力” 基金公司自购“救急”
  • 认同趋势券商不再观望 业内打响投顾人才“抢夺战”
  • 机构一线
  • 车险监管风暴升级 手续费差异化提上日程
  • 农行今日迎来
    51亿限售股解禁高峰
  • 拍卖公告
  •  
    2011年7月15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机构
    新产品发行“不给力” 基金公司自购“救急”
    认同趋势券商不再观望 业内打响投顾人才“抢夺战”
    机构一线
    车险监管风暴升级 手续费差异化提上日程
    农行今日迎来
    51亿限售股解禁高峰
    拍卖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认同趋势券商不再观望 业内打响投顾人才“抢夺战”
    2011-07-1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潘圣韬 ○见习编辑 蔡臻欣

      认同趋势券商不再观望

      业内打响投顾人才“抢夺战”

      ⊙记者 潘圣韬 ○见习编辑 蔡臻欣

      

      投顾业务推出半年有余。相比起初的走一步看一步,此刻的券商们索性放开了手脚。事实上,一场投顾人才的“抢夺战”已然在业内打响。

      “既然方向已经明确了,大家都想抢先发优势。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投顾人才的储备和争夺上日趋白热化,券商投顾数量急剧膨胀,成熟的投资顾问被市场哄抢。”某业内人士指出。

      目前证券公司投顾从业人员数量已达1.4万人,排名最前的券商投顾规模已近千人。据了解,部分券商的投顾规模在在短短几个月中增长了数倍。

      有券商人士坦言,面对当前巨大的需求缺口,没有抢先意识的话,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会被越拉越大,因此抢夺人才现象在今后一到两年的业务扩张期都将存在。

      

      券商不再观望

      “之前大家还在观望,现在基本上不观望。”作为东方证券投顾业务负责人之一,段军芳越来越明显地感到这个行业日益上升的竞争压力。

      “除争抢先发优势外,也是形势所迫。大家都知道(投顾)缺口很大,机会很多,如果没有这种抢先意识的话,本来该你争取过来的人才被别人抢去了,你与别人的差距就是两倍的落后。”

      可以这样说,对于投顾业务,券商已经从前期的迷茫期,进入到了当前的趋势认同期。而随着行业进入竞争阶段,最明显的变化是投顾数量的急剧膨胀。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披露的从业人员信息数据显示,目前110家券商中已有94家拥有投顾从业人员,投顾人员总规模已达1.4万人。从单家券商看,排名首位的广发证券拥有投顾人员近千人,而排名第十的华泰证券也有接近400人。

      记者翻看资料发现,仅仅在两三个月前,券商所拥有的投顾数量还仅为当前的一半甚至几分之一。“当时排名第一位的银河证券投顾数量才500多人。一些券商的投顾规模在在短短几个月中增长了数倍。”某业内人士透露。

      兴业证券私人客户部某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投顾数量是507人,到年底的目标是达到1000人,明年争取达到1500人。

      而另一方面,成熟投顾的身价在券商的踊跃追逐中水涨船高。“现在具有一定经验的成熟投顾月薪已经过万,而且只是基本工资,还不包括佣金分成。”段军芳告诉记者,“投顾薪酬大致较年初上浮了20%左右。”

      

      人才竞争向业务竞争转变

      尽管券商扩张意愿强烈,但同时也深知盲目扩张不可取。

      “拼命上的话很有可能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这给未来的投顾业务发展埋下一个隐患。从以前的经验看,硬上、强上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基础非常薄弱。基础一旦薄弱,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联动效应,客户对你品牌的认知度马上就下降了。”段军芳说。

      事实上,目前投顾素质依然参差不齐。据上述兴业证券业务负责人估计,1.4万投顾从业人员中,真正具备投顾业务能力的可能还不足三分之一。

      从业内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投顾人员总体还有这几方面缺陷:一是不自信;二是对自己的定位还没有完整的规划;三是提供的服务仍然呈现同质化的特点。

      “我们有很多的投资者不肯签协议,很大原因是认为这和通道服务差别不是很大,没有感受到服务的价值。我们说投顾需要特色服务,不仅是有特色,还要是有用的特色。”某券商人士如此感慨。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接下来一两年投顾业务都将处于扩张期,当前这种相对无序竞争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

      “或许两年之后情况会明显好转。”段军芳这样说,“我们注意到,应届毕业生今年进入券商的人数非常多,两年后可能极大地缓解这个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到那时,券商的精力也将从需求进入买方市场,选定投顾服务好的券商进行签约。未来业务竞争也将反映在人才竞争上,但和现在这样有些盲目的抢夺方式肯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