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 视点
  • T7:钱沿 聚焦
  • T8:钱沿 广角
  • 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5年内倍增
  • 中海油2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砂生产商OPTI
  • “十二五”节能减排方针初定
    能源结构调整箭在弦上
  • 专家认为
    我国企业应提高碳生产率
  • 中海油海南LNG项目获批
    年处理能力200万吨
  •  
    2011年7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能源前沿
    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5年内倍增
    中海油2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砂生产商OPTI
    “十二五”节能减排方针初定
    能源结构调整箭在弦上
    专家认为
    我国企业应提高碳生产率
    中海油海南LNG项目获批
    年处理能力200万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专家认为
    我国企业应提高碳生产率
    2011-07-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大幅度提高碳生产率,在增加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的同时,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专家认为,我国企业应把握新一轮低碳经济变革,采取领先者战略,主动进行思想、制度、技术的创新,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转型。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中国的能源浪费大部分在企业,企业家有责任把生产领域的能耗降下来,提高碳生产率。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如果策略选择不当,则可能面临着供应链风险、规制风险、来自媒体及社区的声誉风险、消费者风险等多重风险。例如,汽车制造商非常依赖钢材、铝、玻璃、橡胶和塑料的供应商,这些上游企业都会受到排放法规的严重影响。当前,不少跨国公司已开始致力于减少公司、供应链和顾客三方的碳足迹。

      诸大建说,衡量企业效益已不能只用传统的经济指标销售量和销售额,而应测算企业的能量消耗、水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等资源环境指标,用经济指标除以资源环境指标,分析企业的资源效率。只有在低碳竞争力方面比同行业竞争对手做得更好,才能将气候风险转化为商业机会。

      诸大建强调,低碳行动有三个环节:一是输入端的碳源减量,减少化石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二是转化端的提高效率,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的能源效率;三是输出端的碳汇增加,减少生态破坏、增加绿色面积。三者之中重点是能源高效,因为有统计表明,城市生产、交通及建筑碳排放量约占总的碳排放量的90%以上。(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