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T1:汽车周刊
  • T2:汽车周刊
  • T3:汽车周刊
  • T4:汽车周刊
  • T5:钱沿周刊
  • T6:钱沿 视点
  • T7:钱沿 聚焦
  • T8:钱沿 广角
  • 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5年内倍增
  • 中海油2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砂生产商OPTI
  • “十二五”节能减排方针初定
    能源结构调整箭在弦上
  • 专家认为
    我国企业应提高碳生产率
  • 中海油海南LNG项目获批
    年处理能力200万吨
  •  
    2011年7月21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能源前沿
    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5年内倍增
    中海油2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砂生产商OPTI
    “十二五”节能减排方针初定
    能源结构调整箭在弦上
    专家认为
    我国企业应提高碳生产率
    中海油海南LNG项目获批
    年处理能力200万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十二五”节能减排方针初定
    能源结构调整箭在弦上
    2011-07-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前天召开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及节能目标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由此,中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一锤定音,下一步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步骤也就此定下基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深入以及资源税、环境税改革的推进,中国的整体能源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化石能源份额将逐步降低,而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则将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机会。此外,节能照明、建筑节能等板块也有望迅猛发展。

      资源税改将动石油巨头“奶酪”

      根据此次会议提出的要求,中国将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包括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税费和环境税改革;调整进出口关税,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

      这其中,资源税费和环境税改革最受各方关注。

      财政部去年5月20日公布的《新疆原油 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宣布,新疆的油气资源税从去年6月1日起实行从价计征,税率为5%,由此拉开了呼唤多年的资源税改革序幕。

      而根据财政部前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6月,资源税完成307.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9%。

      对此,财政部认为,今年上半年资源税快速增长有两大原因,一是能源和矿产品需求旺盛,开采量和销售量持续增长。二是政策调整因素。从2010年12月1日起,西部地区原油、天然气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改革,使得西部省份资源税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显然,资源税改革在扩大地方税基、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方面发挥了显著效果。基于此,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副主任郭晓林在2011全国税法知识大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扩大资源税改革试点方案已上报国务院。资源税改革将按照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方向,征收范围在石油天然气的基础上扩展到其他资源产品。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份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也被放在了第二的重要位置,其中第一大任务就是要扩大资源税改革实施范围。

      “预计资源税改革最快年内就将推广到全国,并将煤炭等也纳入征收范围。这是大势所趋。”一位接近高层的人士对记者说。

      不过,对资源型企业来说,资源税的大幅提升无疑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经营压力。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分析师表示,国内几大石油巨头当前仍面临炼油亏损的危险。尽管近期国际油价横盘整理缓冲了此前的炼油压力,但如资源税大幅征收,则上游原油利润将进一步被压缩。

      “在未来成品油存在下调预期的情况下,三大石油巨头又将被加征资源税,受到影响最大的必是拥有较多国内原油天然气资源的中石油和中海油。”

      当然,一旦煤炭接下来也被纳入资源税改革的范围,则相关煤炭生产企业也将遭遇和三大石油巨头同样的境遇,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预计将受影响。

      新能源迎接新机遇

      目前看来,以油气、煤炭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已不可避免地走上一条成本不断上升的不归路。尤其当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而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压力又与日俱增之际,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势必会下降。与之相应,新能源则会异军突起。

      这正是中央大力倡导节能减排、推动资源税改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着眼点所在。

      咨询机构莫尼塔分析师陈鹏宇表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着眼于“再平衡、促崛起”这一方向。其中,“促崛起”的产业调整方向体现为抓住低碳经济这一新产业发展趋势,推动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

      他认为,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对整个低碳板块都是系统性的全面利好,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将直接受益。

      中投证券分析师马蘅则认为,我国的减排重点将集中在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和建筑三个领域。其中,交通运输行业,投资重点将会是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力供应方面则预计将以太阳能、风电、核电以及配套智能电网为投资方向。

      这其中,太阳能光伏被业内视为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尽管上半年意大利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出现长时间的不确定,加之下游价格战激烈,全球光伏行业过去数月遭遇严峻考验,但从6月份起,市场拐点迹象已然出现。

      “以组件里配件焊条的销量来看,3—4 月份约100吨,5月降低到70吨,6月为8—90 吨,7月份预计销量为100—120吨。焊条一定程度上是行业景气的一个先行指标,说明光伏市场开始明显好转。”东方证券分析师杨宝峰说。

      光伏专业机构MIC则表示,在经过数月的去库存化后,太阳能市场需求逐月升温,库存出清已为期不远。

      赛维LDK一位高层人士此前向本报记者证实,青海省政府已提出为今年9月30日前建成的光伏项目保证每度电1.15元的上网电价,这大大刺激了国内光伏装机的热情。

      就在数天前,这家中国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商宣布与中国两家知名电力公司签订了两份组件供应合同。其中,第一份合同就是为青海省供应30兆瓦组件,将在2011年8月交付。

      而除了光伏之外,风电、核电、生物质能等其他新能源也都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获得更大发展。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中国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传统化石能源的开采和使用成本将逐步提升,而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则一直在下降,当两者接近之后,光伏、风电将迎来“平价上网”时代,届时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

      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市场广阔

      除了新能源之外,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也是受益国家节能减排大略的两大重要领域。

      国务院前天的会议强调,建筑节能要合理改造已有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研究显示,目前中国总建筑能耗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是日本的3倍,且每年按照6%—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或将高达11亿吨标准煤。显然,中国推广建筑节能已经迫在眉睫。

      就在前不久,住建部初步确定全国近40座城市作为“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要求每个城市未来两年内完成改造建筑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在这些城市中,每个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可享受20元/平方米财政补贴。

      而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专委会统计,在住建部此次初步确定的近40座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中,以每座重点城市未来两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面积400万平方米计算,市场规模可能在4000亿元左右。

      “我们分析认为,如果上述国家政策落实,仅该试点项目就可相应拉动MDI消耗约4.6万吨,环氧丙烷消耗约2.5万吨,如考虑到国内400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面积和近一半以上的公共建筑面积,则市场空间更为广阔。”东方证券首席石化分析师王晶说。

      她认为,红宝丽将是国家政策导向的直接受益者,其开发的高阻燃建筑保温板,通过改变分子结构,提高阻燃性能,能达到B1级标准。此外,烟台万华和滨化股份的产品作为聚氨酯保温材料的上游主要原材料,也有望受益于聚氨酯保温材料的推广。

      而在交通节能方面,此次国务院会议提出,交通节能要重视发展公共交通,优化运用多种运输方式。

      在业内看来,交通节能的一个关键在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进度。一旦新能源汽车获得大面积推广,则相应的,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所引发的碳排放就有望得到控制甚至下降。

      国海证券分析师指出,预计新能源汽车将带动锂电材料需求数十倍以上的增长。目前,锂电池材料中正极材料毛利率超过30%,负极材料超过20%,电解液达到40%左右,隔膜超过70%,六氟磷酸锂电解质材料为70%左右。考虑到锂电池材料行业存在门槛,国内目前正极、负极处于供需平衡状态,电解液、隔膜等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产品则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