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银行理财产品走红意义不简单
  • 国际板应把投资者保护放到重要位置
  • 第三产业不该滞后
  •  
    2011年7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银行理财产品走红意义不简单
    国际板应把投资者保护放到重要位置
    第三产业不该滞后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第三产业不该滞后
    2011-07-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李长安

      ⊙李长安

      

      近些年来,尽管各种产业振兴和鼓励性政策层出不穷,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却出现了相对滞后甚至倒退的势头。毫无疑问,这是给经济失衡亮起的一盏“红灯”。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这个增长速度不仅低于第二产业11%的增速,甚至低于GDP9.6%的增速。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慢于第二产业和GDP增速的情况并非一日。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1978年至2010年的33年间,第三产业有17年即超过一半的时间里增速要慢于第二产业增速,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要慢于GDP的增速。由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也呈现出相对下降的态势。

      首先,第三产业增速相对滞后会影响就业结构的调整。2006年,有25.2%的劳动者在第二产业就业,32.2%的劳动者在第三产业就业。到了2009年,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者提高了2.6个百分点,而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者仅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其次,第三产业相对滞后还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世界排名也从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4位。但迄今进出口总额尚不足4000亿美元,而且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甚大。比如在世界前3位服务贸易大国中,服务贸易在本国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分别是21%、17%和28%。而中国仅占10.9%,还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此外,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投资结构失衡有直接关系。数据显示,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为71%,但十年后的2010年,对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仅为49%,大幅下降了22个百分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却从26%上升到36%,上升了差不多10个百分点。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7%,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分别要比前两者低0.9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这种趋势显然与我们长期提倡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口号明显相违背。

      除了投资不足外,第一、二产业生产方式落后也是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根据产业经济学中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的观点,在一个大国中,产业结构演变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并最终将占据主导地位。

      但这种产业结构转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产业内部的劳动生产率状况,二是各个产业的人均工资水平,这两者决定了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和重新配置。很显然,我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依然比较低下,束缚了更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比如目前我国的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尚不到50%,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依然未变,有效的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6%,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只有51%。再以制造业为例,有研究表明,中国目前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如此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只有靠大量投入劳动力数量加以弥补。

      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则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制度性根源。在我国服务市场的诸多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竞争不充分情况,特别是在金融服务、电信服务等方面,极大地限制了服务业的扩充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见,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正经历着一个相对的低潮时期,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意味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远未完成。要想使第三产业真正获得大发展,首先必须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使第三产业不会因“缺血”而停滞发展;其次要进一步提高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准备条件。最后要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体制,打破阻碍第三产业发展的各种制度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