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能源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市场·观察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金本位“复辟”难成气候
  • 美国债务上限挑战全球信用底线
  • “藏汇于民”的障碍
    到底在哪里
  • 美国国债的折现率
  • 原来“减排”只是个幌子
  • 力促先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加快融合
  •  
    2011年7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金本位“复辟”难成气候
    美国债务上限挑战全球信用底线
    “藏汇于民”的障碍
    到底在哪里
    美国国债的折现率
    原来“减排”只是个幌子
    力促先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加快融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国国债的折现率
    2011-07-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孙 涤
      孙 涤

      ——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二十六

      一个月前本系列开始讨论美国国债时,断定没有坏债可能。现在,8月2日“大限”在即,但众院仍陷于僵局。用媒体的话,两党都把此役看成“最终的一搏”(Armageddon),不肯轻言退让。然而笔者还是坚持,两党必在大限前夜,做足姿态、吊足市场胃口之后,来个“软着陆”。其中的理由,报章网络多有评议,恕不赘述。这里只讲一个平实的理由,为笔者所亲身体验过的。

      为了应付联邦政府不断攀升的开支,美国两党在1995年底曾严重对峙过一场,与眼下的情状颇有雷同之处。当时中期选举共和党在两院都获得了多数,赢得了一个难得的大胜。众院新任议长金里奇志得意满,不免嚣张起来,急欲给在任的克林顿总统一个下马威,硬是不批准预算,令联邦机构发不出薪水,只能关门停摆。不但公务员被迫停薪“休假”,更多民众也领不到政府的福利和支付,生计都发生困难。笔者当时作为美国富布莱特学者,在吉林大学客座讲学一年。为了这个美国历史上从不曾发生过的“支付危机”,美国使馆派出一等秘书从北京飞到长春来安抚。我等海外华人,向来不存依赖政府之想,“自备干粮”起码也有两年,安抚自属多余,不过一秘约我吃饭时说的话,倒令我的认知有了长进。

      一秘先生说,他判断金里奇这下可犯了众怒,联邦公务员的利益岂能轻易侵犯?克林顿当时私下就窃笑,共和党此举不啻帮了他的大忙,夯实了民主党内对克林顿的支持,并且惹恼了中间选民,驱赶他们投向民主党阵营。果真,克林顿借金里奇的昏招不但顺利连任,民主党也重新收复了失地。金里奇不过昙花一现,遭到民众和党内的唾弃,恶果一直延续至今:今年初金里奇又想来试试手气竞逐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却输得够惨。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凡政府已经承诺的福利项目与开支,无论合理与否,都是难以撙节的,理由之一是操办项目的公务员极难解聘。这也是为什么当共和党人扬言要砍政府开支,却只谈含混的大原则,不肯指明削减哪项具体开支的原因。因为无论主张砍哪个项目,都会得罪一群选民及其关联方。尤其在濒临大选的年头,这是输不起的。看看美国公务员就业的超稳定,就不难明了,共和党对奥巴马总统的压力,嘴上尽管硬,却是有限,决计做不到破罐子破摔的地步。

      据“今日美国”报最近的统计报道,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的就业稳定达到了惊人的99.43%,因表现问题而被除名的只有0.55% (在私人企业里则在3%以上);其中年薪十万美元以上的公务员就业稳定更高达99.82%,在华盛顿特区,这个比率是99.74%。去年,平均6000名公务员中才有1名被除名(0.02%)。举例来说,NASA航天飞机计划告终结,但换人比例却极低,退休、辞职、死亡、解聘统共才4%而已;在房地产市场一片哀鸿里,负责其事的住房部(HUD)就业安全率仍高居99.85%;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或裁员,但联邦中小企业署(SBA)的4019名雇员被解除劳务合约的仅6人……

      梅德韦杰夫看到俄国年轻人争先恐后挤向公务员职位,批评说那准是受到了容易搞腐败能迅速致富的感召,公务员工薪不高,名声也不显,否则又是为了什么呢?美国公务员“捞”的机会不太多,但就业安稳却是显而易见,任何政党要想裁撤他们,恐怕会招致不共戴天。总之,削减政府项目和开支直接要过的关口,是解雇公务员,没门!

      于是又回到笔者不厌其烦一再提醒的,美国极可能靠通胀和汇率贬值,来使国债货币化。虽不能明言,甚或是明智的美国人所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将成美国的“国策”。那么,据最新数据,过去六个月里中国外汇储备又增加了3500亿美元,年增率当在20%至25%。也就是,到年底我们积存在外国(80%在美国)的财富将相当于十个月的GDP,比官方所承认的政府负债总额还高出一倍以上。当然,这笔巨款能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但能否收回这笔“应收账款”?万一成了“不良债权”,其折价当为几何?

      俗话说“欠我一百元,责任在你;欠我一百万,责任在我。”现在不得不加上一句,“欠我一百亿,责任在双方。”金融测算模型满坑满谷,但有没有谁来测算一下,以美元国债积存的中国财富,其规模在官方公布的1.16万亿到3.2万亿之间,在今后五到十年内的折现率当是多少?测算时必须全面考虑货币贬值、汇率波动、监管和政策等各种风险,以及种种博弈的交互影响,难度挺大。但它至为关键,不唯经济成长,政治和社会的安危,也与这个参数紧密依存。

      (作者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