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产业纵深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稀土环保核查“动真格” 仍面临两大质疑
  • 互联网巨头“不务正业”接连抢滩手机终端市场
  • 医疗器械成风险投资“新宠”
  • 网游出口渐成蓝海 
    “中国制造”整合全球资源
  • 稀土价格持续阴跌
  •  
    2011年7月29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产业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产业纵深
    稀土环保核查“动真格” 仍面临两大质疑
    互联网巨头“不务正业”接连抢滩手机终端市场
    医疗器械成风险投资“新宠”
    网游出口渐成蓝海 
    “中国制造”整合全球资源
    稀土价格持续阴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医疗器械成风险投资“新宠”
    2011-07-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7月25日,GE Healthcare宣布将把X线全球总部从美国移至北京,以便开拓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去年GE医疗已经宣布在中国投资20亿美元的计划,包括在中国设立六个研发中心,总共耗资5亿美元。

      中国,到底有多大的魔力,让全球排名第一的医疗器械公司如此“倾心”?近期通过对VC、PE等投资机构的调查,记者了解到,中国医疗器械已经成为他们的投资“新宠”。

      

      空间广阔

      考察过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之后,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表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据他介绍,中国总体医疗器械的销售规模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将近5倍,每年以21%的速度增长,而在最近的五年,整个大市场也是以20%的幅度在加速发展。

      据周逵预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目前的规模是1000亿元。“我国整个医疗卫生服务开支占总的GDP比重为4.7%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其中美国达到16%。我国医疗器械与药品的消费比例为1:10,发达国家该比例已经达到1: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还存在较大缺口,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他这样向记者表示。

      医疗器械市场,已经引起了VC和PE等投资机构的极大兴趣。

      天图投资合伙人王岑告诉上海证券报,以前对医药公司的投资占他们总的投资额的70%,而从2010年至今,对医药的投资已经下降到50%,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的投资比例升至50%。

      而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认为风险投资偏好医疗器械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个领域没有出现垄断,因此,民营企业有很多机会。与此同时,随着深圳迈瑞医疗和鱼跃医疗在国内外上市,带动了一大批医疗器械公司走向资本市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鱼跃医疗副总经理胡明龙向记者表示,2011年中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也就在一千到一千二百亿的水平,这跟全球相比,只是大蛋糕中很小的一块。未来,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国家开始鼓励医院通过诊疗来收费,对医疗器械来讲会是一个新的黄金十年,机会非常好。

      此外,在本月初召开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论坛”上,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副司长刘殿奎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发展,实施集中招标采购,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刘殿奎表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会以经济手段有效引导医疗机构使用国产医疗器械。

      

      结构性机会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周逵看来,医疗器械包括中低端医疗器械,高值耗材和保健家庭用品。目前来看,一些器械慢慢走出了医院,走进了家庭。最近三年来,像诺康、必康、开封、亿腾、新生源、依格斯等企业推出的产品,都从医院开始走向家庭。

      而增长的趋势则取决于多种因素。周逵认为,中低端的医疗设备的增长,与政策影响有关。高值耗材的增长,则与富人的需求增加相关。

      从细分领域来看,英特尔投资中国区联席总监吴蓉晖则看好医疗设备。她表示,Intel成立数字医疗部门以后,有一个比较大的举措,即Intel和GE联合起来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攻方向就是家用医疗设备,便携型的,可以采集很多身体特征。将来有可能把更多慢性病管理和检测内容向家庭、社区医院推广,市场空间很大,这是他们比较看好的方向。

      而周逵认为,在医疗器械行业中还存在结构性机会。

      他表示,这个行业很有特点,很多小企业赚钱,市场中每家企业都没有用尽自己的竞争手段,也没有很大的生存压力。可以说医疗器械行业还没有经过充分的产业整合,也没有太多非常有实力的企业。过亿的企业不足百家,事实上可以看到集中度非常小。“在医疗器械行业,从业者看到的机会,投资者也能看到,即有需求增长,又有结构改变的机会。”

      可以期待的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领头羊。

      一位从事市场研究的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拿鱼跃医疗来说,去年的市场营业规模是8.48亿人民币,而在美国华尔街有一家上市公司叫优微康,其在1998年的营业收入就有17.11亿美金,差距太大,像鱼跃医疗,像红杉资本投资的怡成,将来都会成为十亿、百亿,甚至上千亿的企业,因为这个市场规模允许出现这样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