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理性中学会理性
2011-08-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素
⊙本报记者 郭素
一只云投债,影响了市场对城投债整体情况的判断;一场城投债风波,牵扯到整个信用债市场。没错,这就是近期在债市发生的“蝴蝶效应”,这只蝴蝶小小的翅膀,却扇出了整个债市的轩然大波。
梳理还原整个事态,大致情况是,在个别城投债出现信用风险事件后,市场对城投债预期日益恶化,城投债遭遇投资者大肆抛售,甚至到了有价无市,根本抛不动的程度。而机构在恐慌情绪下纷纷出逃持有城投债的债券基金,基金面对赎回压力不得不转而抛售其他流动性好的券种如可转债,于是,基本面甚好的可转债也出现大跌,不少创出阶段性市价新低。而恐慌情绪还波及新债发行,铁道部200亿的铁道债都遭遇认购不足。
“信用债市场真的快要崩溃了。”一位交易员如此感叹。这种崩溃,不是源于市场整体的系统性风险,大部分是源于市场参与主体的非理性恐慌心态。
市场的这种非理性态度,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在双汇事件中,重仓双汇的基金纷纷遭遇机构和散户大额赎回,但双汇发展复牌以来,这些基金的净值表现并未受到双汇股价的重大影响。其中遭遇最大赎回的上海某公司旗下基金在双汇复牌后基金净值表现反而一路领先,相对同类型基金取得了3.22%的超额收益。再来看基金打新,高价发行时情绪高涨,而发行价真正回归合理区间时反而没有那么多的火热场面。
市场经验告诉我们,集体的非理性狂热达到6000点的高点时会崩盘,而集体的非理性恐慌到1600点时可能下一秒就是反弹。如今的信用债市场,正在非理性恐慌心理下震荡,或许已经有先知先觉者从中看到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