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一头好做,但两头都要做好,这事就难了。
在国家层面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控物价这事,就有点两难的烦恼。
最近,人社部决定,下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试运行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并继续指导尚未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五”期间,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每年保持13%以上的增长幅度。
设定最低工资标准,有点像股票市场的“跌停板”,即不能低于这个标准。
与此同时,政府下半年工作任务很明确,控物价——要继续稳定物价总水平,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CPI全年预期控制在5%左右,按照股票市场的术语,叫“涨停板”限制。
控物价和涨工资纠结在哪?
我国工资上涨速度不慢。今年上半年已有18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13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市13元。13个省份发布了2011年度工资涨幅指导线,基准线多在15%以上。尽管被官方否认,但已经有不少小企业因为付不起工资而关门。
既要把物价降下来,又要让小企业赚到钱付得起工人的最低工资 ,这事做起来难度不小。
有专家认为,导致中国通胀高企的真正原因是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带来农产品价格上扬。以粮食为例,它的成本包括土地、人工、物质,其中土地成本20%,人工成本40%。而人工成本和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推高粮价。而预测显示,粮价变动对CPI影响达到2.4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每年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大部分将体现在成本上升,成为推高粮价、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不涨钱显然说不过去,也不符合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目标。但涨多了,成本受不了,物价太高,百姓有怨气。况且最终,很大部分还得老百姓自己埋单。
在上涨和下跌空间都锁定的情况下,更考验政府的调控能力和水平:工资涨幅在多大范畴内,对物价上涨的影响最小;如何引导消费,使得推高物价上升的因素最大限度地缩水;什么样的税费改革最合适?
其实,这种涨停板和跌停板两难的事情还出现在拉动经济三驾马车的驾驭上:按照专家的话,目前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仍然是投资,而投资依赖货币发行,但货币发行又很容易造成通胀。
我们希望涨工资,但更希望物价不要乘高铁;我们希望中国经济继续强势,但不愿意其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