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期货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7月PMI指数降幅收窄 经济发展态势趋稳
  • 助中小企业脱困仍须多管齐下
  • 别急着为美债上限协议欢呼
  • 美债务上限之争暂告段落
    全球股市普涨
  • 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幅度趋缓
    通胀压力仍较大
  •  
    2011年8月2日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3版:焦点
    7月PMI指数降幅收窄 经济发展态势趋稳
    助中小企业脱困仍须多管齐下
    别急着为美债上限协议欢呼
    美债务上限之争暂告段落
    全球股市普涨
    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幅度趋缓
    通胀压力仍较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7月PMI指数降幅收窄 经济发展态势趋稳
    2011-08-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秦菲菲 梁敏 ○编辑 衡道庆
      尤霏霏 制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1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7%,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回落,并创下29个月以来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7月PMI环比回落仅0.2个百分点,好于此前市场预期,显示出中国经济发展态势趋稳。同一天公布的汇丰PMI终值数据则跌至49.3%,为一年来首次跌破50%的枯荣分水岭。但CFLP公布的7月PMI仍稳定在50%的荣枯线之上,并且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50.2%,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谨慎情绪。

      ⊙记者 秦菲菲 梁敏 ○编辑 衡道庆

      PMI数据好于预期

      针对7月份PMI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PMI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预示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回调过程。从经济增长率变化看,总体呈平稳回调态势,这是符合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的。”

      “这既受到5至7月为制造业淡季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同时也是紧缩性宏观政策对总需求的抑制作用逐步显现的结果。”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说。

      东吴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黄琳对记者表示,“PMI指标在连续几个月大幅下滑后,降幅收窄,说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态势趋稳,并不存在经济硬着陆的风险。11个分项指标也一改全线下降的局面,出现六升五降,关键的新订单指数上升反映了需求的止跌企稳。”

      澳新银行刘利刚认为,从PMI指数的总体表现来看,尽管7月数据好于市场预期,但仍然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对制造业产生了明显的紧缩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PMI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从历史数据来看,7月PMI往往是年中低点。从与PMI相关度较高的工业增加值以及工业利润的表现来看,6月工业增加值已经出现明显反弹,而上半年的工业利润也表现抢眼,预计8月PMI将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刘利刚说。

      

      分项指数一改全线下降局面

      从分项指数来看,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前两个指数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有所上升,升幅在1个百分点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指数趋稳,分项指数升降并存。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一改全线下降的局面,走势出现分化,呈现六升五降。分项指标的明显好转意味着,经济发展经历增速持续平稳回落之后,正在进入一个适度增长平台。

      特别是7月PMI新订单指数回升明显。该分项指标为51.1%,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刘利刚说,该指数自去年12月份以来,除了今年3月份短暂回升以外,呈持续下降趋势,并且降幅较大,多在1个百分点以上。7月出现回升,或预示着当前国内需求增长获得了新的支撑。受新订单指数上升拉动,7月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也有所上升。

      库存指数则出现了快速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工业终端需求仍然保持在较为强劲的水平。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库存指数呈波动性下滑。7月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保持在50%以下,并且较6月回落幅度较大,分别为1.8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库存指数快速下降,或预示着库存调整即将结束,后期面临新一轮补库需求。” CFLP分析指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7月PMI分项指标表明终端需求有所改善。新订单数逆季节性上行,主要因内需改善,而终端需求改善也减缓库存压力,原材料、产成品库存指数均降至50%以下,回落幅度分别为历年同期次高、最高水平。

      

      关注经济发展中的隐忧

      与此同时,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隐忧也不容忽视。CFLP分析认为,虽然价格涨势减缓,但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另外,企业发展景气依然低迷。PMI反映出目前我国小型企业发展困难、内资企业景气普遍下降。小型企业PMI指数已连续三个月处在50%以下。

      CFLP还指出,目前行业发展缺乏亮点。从PMI来看,目前在20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高于50%,1个行业位于50%,7个行业低于50%。但从分布来看,行业间的差距较小。高于50%的行业其PMI指数多集中在52%附近,低于50%的行业多集中在48%附近。

      “这反映出目前行业发展略显疲沓,缺乏亮点,缺乏‘龙头’行业的引领。下半年要在调结构、促转变上做文章,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构筑经济增长的新基础。” CFLP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