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特别报道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路演回放
  • A7:市场·观察
  • A8:市场·调查
  • B1:披 露
  • B2:股市行情
  • B3:市场数据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T1:汽车封面
  • T2:汽车公司
  • T3:汽车热点
  • T4:汽车动态
  • T5:钱沿封面
  • T6:钱沿视点
  • T7:钱沿聚焦
  • T8:钱沿广角
  • 横琴获批类自贸区政策 比特区更特区
  • 穆巴拉克受审
  • “灯下黑”,很缺钱
  • 包容疏导民间金融
  • 飞机制造跃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将从行业立法、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获得长期稳定支持
  • 社保基金拟80亿加仓信用债
  •  
    2011年8月4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横琴获批类自贸区政策 比特区更特区
    穆巴拉克受审
    “灯下黑”,很缺钱
    包容疏导民间金融
    飞机制造跃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将从行业立法、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获得长期稳定支持
    社保基金拟80亿加仓信用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包容疏导民间金融
    2011-08-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毛明江

      多位金融专家呼吁:

      包容疏导民间金融

      ⊙记者 毛明江

      

      一面是信贷资金“饥馑”,一面是民间游资“过剩”,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之下,全国不少地方今年遭遇了中国式不对称“钱荒”。中小企业融资难呼声迭起,民间借贷火热异常。民间金融到底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的“魔鬼”,还是有效补充了正规金融、缓解中微小企业和百姓融资的“天使”?

      本报记者7月中下旬先后赴青岛、鄂尔多斯、宁波、福建等地实地调研。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尽管各地民间金融存在一些乱象,但民间金融不是洪水猛兽,各地形式多样的民间借贷以灵活、及时、快捷以及富于民间智慧等特点,弥补了正规金融的欠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看来,禁止民间借贷只不过增加了金融交易的风险和成本,减少了资金供给,使民间借贷利率变得更高。这种结局跟禁止民间金融的初衷正好相反。正确的办法是按照股东权益保护的思路,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去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不是打击他们。

      “疏为上、堵为下”,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金融专家也认为,打击与取缔并不是对待民间金融的上策,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阳光化才是上策。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创新金融监管,降低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体系的门槛。

      专家们认为,要以疏导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困扰监管部门多年的民间金融问题。监管层应将民间金融纳入到金融体系之中,建立全方位普惠金融体系。

      相关报道详见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