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 ○主持 梁伟
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通货膨胀,CPI不断创出新高。目前我们应对的策略就是收缩货币,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辅之以加息的手段。从今年的实践来看,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除了最听话的股市饱受打击外,物价似乎我行我素,按下葫芦浮起瓢,CPI还是一个劲地往上涨。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轮物价上涨并不是简单的货币现象,而是各种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仅仅依靠收紧银根恐怕除了传递决心、打压实体经济扩张外,对控制物价上涨并无太大效果。
控制物价其实有许多可行的办法,最简单有效的是把商品的成本降下来,使商品在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又有足够的利润,做到买卖双方皆大欢喜。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事实上要做到并不太复杂,尤其在中国,其中的空间还特别大。
在过去,有种最理想的消费模式就是国外挣钱国内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洋插队的打工族就是这一模式的身体力行者,成为国内最早的富裕一族。忽然间,这种模式就被颠覆了。人们开始发现,起先是奢侈品,国内比国外贵一大截,于是到国外买名牌服装、包包、化妆品成为一种流行。对他们来说,最可惜的是不能买辆名车回来,如果允许一人带辆车回来,国内的奔驰宝马恐怕和桑塔纳一样多了。对这,善良的百姓还是能接受,毕竟这是富人的游戏,和普通老百姓没多大的关系。但是,当房价开始狂涨,率先向国际接轨后,人们突然发现,老百姓日常的生活必需品、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品也争先恐后地和国际接轨。打电话,中国打到美国去就要比美国打到中国贵好几倍;现代生活人人都离不开的网络,据2011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披露,全球宽带接入平均水平为5.6Mbps,而中国仅1.8Mbps,排名全球第71位,而资费则是平均每Mbps接入速率费用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到4倍;汽油美国4.56元每升左右,国内则过了7元;咖啡,国外通常都在1美元至1.5美元左右,国内20块算便宜的。更让人气愤的是,明明MADE IN CHINA,但同样的东西国外卖就是要比国内便宜好几成,而且质量还更好。价格高质量和服务还差,这就是国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而除了少数行业的人士先暴富起来外,大多数工薪阶层的福利待遇离国际标准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这就难怪外国人借钱消费,中国人赚钱储蓄,杨白劳成了黄世仁最大的债主。
造成这种不正常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商品价格的畸形,据称,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 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房价调控总是陷入僵局,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打压供需双方,政府多收的税负却一点不肯减,还要增加所谓物业税、房产税继续增负。所以有学者认为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过高是导致物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要解决CPI持续上涨的僵局,减税减负才是治本之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总是上不来,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了。说是“三驾马车”,其实都是政府推动。投资政府主导,出口靠退税,消费看到的还是公款比较显眼。政府管太多事,只能收太多钱,如果不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着手,还是沿用过去政府主导那一套,扩内需,拉消费还是难见效。
减税减负,让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让富人们在国内消费,经济才有活力;打破垄断,让市场充分竞争起来,畸形物价才有可能回归正常。如果老是猪肉一涨,就要加息提准,听起来总像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