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信息披露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营销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会有哪些微调
  • 理财产品的兴起会带来什么?
  • 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渐密
  • 上周国内钢市先涨后稳 成交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 中证中航军工主题指数8月30日发布
  • 进口马铃薯淀粉
    反倾销措施到期
  • 新华人寿
    即将递交上市申请
  • 岭澳核电站二期投入商业运行 大亚湾成为我国最大核电基地
  •  
    2011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2版:要闻
    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会有哪些微调
    理财产品的兴起会带来什么?
    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渐密
    上周国内钢市先涨后稳 成交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中证中航军工主题指数8月30日发布
    进口马铃薯淀粉
    反倾销措施到期
    新华人寿
    即将递交上市申请
    岭澳核电站二期投入商业运行 大亚湾成为我国最大核电基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渐密
    2011-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魏梦杰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魏梦杰 ○编辑 衡道庆

      

      面对当前融资难的问题,不少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股东将减持上市公司股权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今年截至7月末,国资背景股东共计有49笔减持,涉及上市公司41家。

      值得注意的是,从披露减持行为的密度而言,总体呈现逐月递增趋势。1月份仅2家公司披露国资背景股东减持,2月、3月、4月披露公司家数分别为4家、9家和4家。5月披露家数达到11家为单月最高。接下来的6月和7月分别为4家和7家。

      中投证券一份根据上市公司减持公告等进行的测算表明,5月发布了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股东共减持5亿股,环比大幅上升108%。从被减持上市公司的股东性质来看,国有股东减持占比约为55.4%。这一比例创出近三年来的新高。

      从减持股份数而言,建设银行减持葛洲坝可算是国资背景股东主动累计减持上市公司股权的最大手笔。葛洲坝7月14日公告,建设银行于2010年11月11日至今年7月12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竞价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3030.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7%;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4%。截至7月12日,建设银行合计减持本公司股份3530.2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1.01%。

      减持力度与建设银行相当的是锌业股份控股股东中冶葫芦岛有色集团。锌业股份5月24日公告,控股股东中冶葫芦岛有色集团于4月20日至5月19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公司股份1054.6万股;于5月20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2000万股。中冶葫芦岛有色集团本轮累计减持比例达2.75%。

      不过,从减持比例而言,中冶葫芦岛有色集团的减持比例并非今年之最。1月6日,北矿磁材公告,控股股东北矿总院于1月4日、5日共减持公司流通股595.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58%。本次减持后,北矿总院持有北矿磁材股份5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40.00%,仍为公司控股股东。

      针对国资背景股东愈发密集的减持行为,有市场人士表示,国资背景股东特别是地方国资,近来减持动力较强。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的融资环境趋紧,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面临清理压力。“若清理来临,不排除地方国资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应付。”该市场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