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夯实市场基础
⊙熊锦秋
据报,有关方面正积极研究“中国版401K”的相关课题,以推动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入市,实现养老体系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这个设想很好,但其中所涉及的面很广,有诸多现实问题是不能绕过去的。
美国“401K”计划,是指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所规定的,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横跨保险、储蓄、投资、贷款等业务的比较先进的金融制度安排。资金可投资于股票、基金、年金保险、债券、专项定期存款等金融产品,雇员可自主选择投资方式。不能忽略的是,美国执行“401K”计划,有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作支撑。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都已比较健全,尤其是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在养老计划迅速成长时期适时推出新产品,形成共同基金与养老基金良性共生发展局面。
从宏观看,当前沪深A股市场的主要症结是市场的健康发展问题,而非长期资金缺乏。由于税惠及养老金领取时设限等制度安排,在制度执行初期,“401K”计划基本是只进不出细水长流式的资金,进入股市的确可以解决市场长期资金缺乏问题,而且或许也可以促成持续多年的大牛市。但是,只有短短二十年发展历程的沪深股市,至今还不能给投资者稳定预期,我们不应忘记2007年资金推动型牛市给市场带来的教训。以当下沪深股市的制度环境,养老金很难放心地长期投入。
“401K”计划的执行,离不开公募基金等投资管理人的服务,如果基金治理制度不完善,其中委托风险就较大。尤其公募基金管理人还需锻造诚信品牌。2007年,基金滚雪球式发展与股市上涨形成互动循环,但滚雪球式上涨模式和赚钱模式显然不可持续,2007年公募基金创出3.25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后就走下坡路。最近几年股市缺乏上佳表现,从而也显露出一些基金管理人平凡的投资水平,而时不时冒出的老鼠仓、利益输送等行为,表明有些基金管理人还难肩负基民的殷殷信托。
“401K”计划资金长期投资股市,其收益最终主要来源是上市公司的回报,这对上市公司提出了很高要求。尤其要求上市公司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对管理层有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而这恰是目前沪深市场的短板。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401K”计划投资运营风险完全由账户持有人承担,如果资金过多投资于波动较大的股市,风险极大,本用于养老用途的资金有时难以发挥养老功能。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401K”计划就损失了数万亿美元,甚至有人还指责“401K”计划在次贷危机中充当了炮灰角色,众多“401K”养老金账户持有人纷纷将资金从股市转移至非股票领域。在沪深A股市场上,行情大起大落司空见惯,那种莫测的风险,追求稳定收益的养老金恐怕很难承受。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401K”计划养老金对投资方式的选择,持有人具有相当自主性;假如我国推出类似的“401K”那样的计划,鉴于国人金融理财知识相对缺乏,一定要在制度设计上防止这些养老金被强制或误导投资于股票,千万不能发生类似存款变保险之类的误导事件。
因此,笔者以为,对养老金投资给予税收等政策优惠是应该的,但根据养老金的特点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推中国版“401K”计划,还得解决一些相关的现实问题。
(作者系资深经济研究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