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宏
上周末,海外经济危机风声一度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全球股市自北京时间周四晚间开始暴跌,并一度在周五蔓延成为全球的连锁反应。种种迹象让人联想起2008年9月份的市场暴跌。同样是信心失去,同样的全球共振,同样是曾经的政策信心支撑,同样的是政府政策“失灵”。
不过这次A股基金坚信,这一轮危机可能对中国的影响是“局部”、“有限”的,这次他们会对吗?
A股下跌的“多因素”分析
关于A股市场上周末的下跌,境内A股基金似乎归结于内外共振的多个因素。
大多数基金都认为,上周末A 股市场的跳水主要是受国内经济环境以及海外市场因素双重影响,一方面市场预计未来7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再创新高,未来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也较为确定,而另一方面,外围经济尤其是欧元区的经济不确定性突然升高以及隔夜市场的暴跌也成为了催化剂。
从现在看,欧美经济的突然恶化是主因。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在上周再度浮现,西班牙、意大利两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达到了6.45%和6.21%,逼近历史上的风险水位。有说法称,一旦欧洲主流国家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7%水平,出现违约风险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担忧急剧上升。
另一方面,此前,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已经持续了约一周。最新公布的美国7月份PMI为50.9%,创下24个月新低,如果未来两个月继续维持这样的水平,则美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将会低于二季度。虽然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就提高美国举债上限达成协议,但这对美国经济并不构成实质性利好,未来也不排除美债被下调评级的风险。
影响可能是“短暂”的
不过,目前看,A股基金尚未对市场的方向性作明确的判断。上海一家合资基金认为,该事件性冲击对A股的影响将是较为有限的,预计A股市场仍将继续维持区间震荡的格局。
他们认为,欧美即便进入金融危机,也不过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有可能引发A股股市的进一步下行,但其对股市的影响程度可能会低于2008年的水平,目前中国股市的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对市场有一定的支撑。
但也有说法认为,鉴于欧元区是中国经济第一大出口区域,美国和中国经济的热度又紧密相连,因此上述欧美经济体濒临“信心”边缘,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复杂的连锁反应。这个反应的过程是短期内无法预计的。
而从目前看,欧美都经济体的问题都“沉疴”已久,也会打击市场的信心,从多个角度看,这个事件的影响力都仍然有待评估。
未来应对:静观政策走向
不过,很多的机构表示,目前对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的判断都稍显粗浅,最终市场的事件性冲击过后都将回归经济基本面。而这些个基本面的走向目前看还是有多种可能的。
对于欧债危机来说,西班牙、意大利的债务危机的演绎,包括他们国家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情况,会成为很多投资者判断欧债危机恶化程度的重要表现。
而对美国而言,其周末发出的非农就业数据突然高于预期,又给了市场一些信心,因此,未来一个月内,投资者的预期将进入观察期。上投摩根的一个看法是,欧美经济状况的前景不明,使得越来越多投资人因为避险需求转入一些避风港投资,这个过程仍待继续观察。但短期内,冲击可能仍然继续。
另外,对于A股市场而言,通胀数据的好坏依然是未来的关键指向,预期和理想都将最终归结于未来的现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