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信息披露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营销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全球经济突临“危机边缘” 基金沉着应对
  • 延迟的“拐点”
  • 新一轮周期启动仍然遥远
  •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  
    2011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全球经济突临“危机边缘” 基金沉着应对
    延迟的“拐点”
    新一轮周期启动仍然遥远
    最近成立的十家偏股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延迟的“拐点”
    2011-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本报记者 周宏

      

      和动车、飞机误点一样,现在资金面的拐点也一直在延误。

      回首看过去3个月,关于资金面的预测几乎全部是错的,无论是货币政策的放松,通胀引发股票资产受到追捧,还是沉淀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巨量资金流入A股市场,那么多的好消息、好的预期都是错的。资金面的拐点一直没有来,来的都是坏消息。

      错的原因很简单,过早估计了经济和政策拐点。

      看看最近的发行情况就知道了,除了国海富兰克林的一个新基金发过了10个亿,其余的基金都在挣扎。量化小盘基金5.13亿,国企ETF基金4.86亿,中证200指数基金3.17亿,还有更多的数据都表明,这个基金发行的世道一直没有好转过。

      很多人判断说,基金很快就要成立不了,发不过2个亿了。也有人说,这个数据还不是最低。是不是应该“降低”基金成立的门槛呢?不管怎样,基金发行的挣扎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的新产品开始在发行成立边缘徘徊,努力地要多发一点,再多发一点的过程并无法阻挡,越来越低的成立数据报出来。

      经济和政策的拐点可谓整个行业的直接因素。

      预想中的政策放松没有到来,经济周期起步没有到来,贷款放松没有到来,准备金率下调没有到来,甚至美国的QE 3的口风也没有松,这当然让很多很多资金感到彷徨失望,资金不松则股市不兴,股市不兴则基金发行不振,这长远后如何是好?

      可是这些政策能放松么?通胀至今仍在高位,关于城投债融资平台的风声又紧,经济GDP增长数据固然起步了,可是隐隐间PMI等先行指标又开始下了。这经济究竟是按“过热”看待,还是按“过凉”看待?

      再反思下,这一轮经济周期没启动,上一轮贷款周期已经结束了。现在贷款总量已经接近GDP的一倍了。财政平台的隐性负债比率大概比2008年末前翻了一倍以上。这贷款究竟是松好?还是紧好?

      那么多问题都在弓弦上“隐隐作声”,要政府蒙着眼睛放松货币固然是不能。狠下心来收缩货币又下不去决心。于是,股市的外围货币政策就成了一个大的锯子,今天拉过去,明天推过来,时松时紧,而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则慢慢地浮出水面。这个情境下,拐点怎么可能很快到来呢?

      基金发行的紧日子必定是要延续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