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信息披露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营销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债市或逢春
    沙子里淘金
  • 鹏华基金程世杰:伴随企业成长 获取长期收益
  • 移动互联网跨界竞争带来投资机会
  • 市场恐慌几时休
  • 长信基金毛楠:继续看好消费股配置结构是重点
  •  
    2011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基金·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基金·视点
    债市或逢春
    沙子里淘金
    鹏华基金程世杰:伴随企业成长 获取长期收益
    移动互联网跨界竞争带来投资机会
    市场恐慌几时休
    长信基金毛楠:继续看好消费股配置结构是重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恐慌几时休
    2011-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期,证券市场弥漫着极度恐慌的气氛,不论是债券,还是股票均出现明显的下跌,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全球经济体不断面临债务违约风险,通货膨胀一直不见减缓,例如:美国两党对提高债务上限谈判未果面临债务违约风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彻底解决,欧元区面临解体风险;中国地方债务出现个别违约,整体风险苗头隐现。与此同时,这些经济体还面临通胀高企的困扰,这是自本轮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可能再次出现危机的最严重时刻。

      仔细分析,我们发现,美国债务不断突破上限与上届政府在海外穷兵黩武、国内消费透支致使财政赤字迭创新高有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希腊等国高福利以及大规模的政府支出有关;中国地方债务危机与当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开出的“四万亿投资”被地方政府逐级放大有关,许多“为上项目而上项目”拖垮了地方财政,并由此可能拖累中国的银行体系。经济状况恶化的趋势与继续高企的通胀让全球资本市场陷入恐慌之中。

      且不管海外如何,首先说说中国的宏观经济。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一种怪现象,中央政府一放松,各地就大干快上,短期利益的驱使,引发房地产泡沫、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并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所谓“一放就乱”;而中央政府一收紧,各地问题就不断暴露,烂尾工程、城投债违约等等,即所谓“一管就死”。经济波动幅度加剧,造成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如何解决这一怪现象,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如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资本市场恐慌与亢奋频率就会大大降低。

      从微观角度看,最近负面消息不断的高铁、动车,应该说与铁路投资快速扩张但管理没有相应跟上有关。再看看其他行业又是什么状况?银行年年靠大规模融资过日子,内在的经营与创新提升见效不多;部分房地产企业靠囤地炒房价制造泡沫来获利,节能环保智能化以及民众的诉求却很少考虑;国内物流环节的巨额收费超过发达国家,这些费用吞噬了多少企业应有的利润。我们认为,建立一个长远有效的管理体制,制衡体系,监督体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公信力,引领经济走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这一系列努力,中国经济必将实现“软着陆”。我们相信政府的智慧能够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们也希望各级职能部门能平衡好与自身财力相匹配的各项投资,也希望上市公司能平衡好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做“杀鸡取卵”之事。如此,市场的恐慌才将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