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公司
  • 6:观点·专栏
  • 7:市场
  • 8:信息披露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营销
  • A7:基金·专访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专版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研究
  • A16:基金·海外
  • 混沌的市场 迷惘的基金
  • 以变应变的投资之道
  • “近视”与远见
  •  
    2011年8月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基金·封面文章
    混沌的市场 迷惘的基金
    以变应变的投资之道
    “近视”与远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近视”与远见
    2011-08-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做投资,总是充满这样那样的担忧,尤其是今年,市场预期一再生变,投资逻辑亦不断变化。

      的确,预测短期的市场涨跌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同样困难的是为短期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寻求答案。但也许将眼光放长远一些,反而会更加清晰一些。

      在重阳投资总裁莫泰山看来,如果把思考问题的期限放长一点,就能够把市场的基本趋势看得更清楚些。“就好像我们无法预测每时每刻的天气变化,但却可以把握四季变化,这就足以规避掉大的风险,多雨的夏季我们要准备好雨具,寒冷的冬天我们要穿够衣服,对季节规律的把握能够让我们和自然和谐共处。”市场也一样,能够把握市场的中长期趋势,我们就可能在尊重市场的同时找到投资机会。

      然而,更多的投资者甚至是机构投资者却是“近视”的,“走一步看一步”,跟着数据追着行情做投资,成为常见的现象。

      市场的调整,让投资者再度心态不稳,提出了我们是否身处在股市寒冬的疑问,在莫泰山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鸿道投资孙建东曾说,投资需要“远望与守拙”,“远望”就是要比别人更早、更清楚地认识到将要发生的大的趋势,或者刚刚开始发生的大的趋势;而“守拙”则是要守住吃透看清的趋势。

      有时候,“远见太远也是一种贪婪”,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增强,基金对于成长股的挖掘亦更加困难。上海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长期持有成长股可能带来超额收益,但在投资中,这种策略的运用并不多。“一方面,好的企业不多,市场上真正优秀的公司不超过5%,这5%左右的公司又要在出现合理估值时买,这样的机会不多;另一方面,这样的企业很难选择。”

      重阳投资高级合伙人裘国根认为,随着市场变得更有效,在这之前信息传递不发达,投资者智商没有那么高,股价从1元涨到10元可能需要十年,但现在三年可能就涨到了。

      因此,裘国根认为,现在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递很快,市场的有效性越来越强,所以把价值投资简答的理解成长期投资是一个误区,在中国进行价值投资的有效方法是“接力法”。即投资标的达到预期收益后不要简单机械地长期持有,而是通过“接力”的方式换成另一个安全边际更大的投资标的。“通过‘接力’的方式先后在一只股票上赚一倍,同样可以达到赚八倍的效果,而且后者容易得多,现实得多,流动性也好得多。”